自乳化型水包油佐剂的设计与活性评价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兽用疫苗的使用有效降低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对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合适的佐剂对于提高兽用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事半功倍。油乳佐剂,特别是水包油型油乳佐剂,由于黏度低、毒性低,已成为近年来兽用疫苗制造行业研究的重点。然而,传统的水包油型油乳佐剂制备过程受到乳化设备、转子速度、乳化时间等限制,导致生产成本过高,难以满足兽用疫苗的生产需求。自乳化型水包油乳剂主要是基于含有油相、表面活性剂和辅助表面活性剂的自乳化系统,通过简单混合、搅拌即可完成。目前,自乳化制备的乳剂主要用于递送抗肿瘤、抗病毒、抗菌等口服药物,而在疫苗中使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提出一种通过将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简单混合的方式制备水包油佐剂,通过筛选各组分物质,优化组分剂量,确定自乳化水包油纳米佐剂的配方(X2-17),配合口蹄疫灭活抗原混制成疫苗。探索拟制备X2-17的理化特性与刺激动物免疫应答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监测其免疫效力(抗体持续期、免疫水平及抗体亚型),同时观察其临床指标及病理切片了解其安全性;最后通过对细胞因子、淋巴结树突细胞(DCs)活化及脾淋巴细胞的分化研究,初步探讨X2-17的免疫机制,为X2-17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1)自乳化型水包油纳米佐剂的配方设计及表征本实验旨在筛选出一种稳定的自乳化水包油配方。考虑其多组分体系,分选合适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调节其不同组分的质量比,结合自乳化能力测试、伪三元相图以及稳定性考察中设计出X2-17配方(角鲨烯:聚氧乙烯月桂醚:二甘醇单乙醚=0.3:0.5:0.2),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通过粒径分析仪检测出粒径为25.16±0.21 nm、电位为-2.81±0.17 m V和多分散系数为0.057±0.023,表明其粒径分布均匀且组分稳定。将X2-17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不断监测第1天、14天、28天、60天的结构、粒径、电位等变化,发现乳剂未出现分层、破乳或浑浊现象,粒径等显著变化,表明配方X2-17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水包油液滴分散呈类球型,粒径在20-30 nm之间,与粒径分析仪结果保持一致。考察X2-17自乳化能力与稀释倍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在1:3、1:4、1:9比例稀释时,配方稳定性强且可稀释。对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X2-17,7天内小鼠饮食正常,被毛柔顺,精神正常,注射部位未出现红肿、炎症或脱毛等不良现象,进一步通过组织病理切片检测,发现各重要器官或组织未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表现出该配方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由此表明,配方X2-17可通过自乳化制备出粒径均一、稳定的纳米乳,且对动物机体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为后续配合兽用疫苗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2)自乳化水包油纳米佐剂的免疫增强效力评价及机制研究本实验旨在评价配方X2-17的免疫效力并探索其可能的免疫增强机制。将口蹄疫灭活抗原与配方X2-17混合制备疫苗,对小鼠进行皮下免疫,检测小鼠血清中口蹄疫特异性抗体及亚型,并监测抗体持续期。结果发现X2-17+FMDV免疫组小鼠在免疫后12周内,血清中口蹄疫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单独FMDV免疫组(p<0.05),但与商品化ISA206+FMDV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对免疫后小鼠血清的FMDV抗体亚型进行分析,发现X2-17+FMDV免疫组显著促进了Ig G2a的产生;与单独FMDV免疫组相比,Ig G2a/Ig G1比值显著提高(p<0.05),Ig G2a/Ig G1值升高的表明X2-17更有利于促进Th1免疫应答;此外,对不同试验组小鼠的淋巴结DCs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单独FMDV免疫组相比,X2-17+FMDV免疫组的CD80+CD11c+、CD86+CD11c+、MHC-Ⅱ+CD11c+细胞比例升高,但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X2-17可能有助于DCs的成熟,进而有利于抗原提呈;X2-17+FMDV组能显著促进脾T细胞向CD4+细胞分化,但与商用ISA206无显著性差异(p>0.05);X2-17+FMDV免疫组刺激小鼠分泌的IL-2、IL-4、IL-6、IFN-γ水平显著高于单独FMDV免疫组(p(27)0.05),与商品化的ISA206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证实X2-17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对FMDV的免疫应答,并显示出与ISA206相当的免疫增强效果,为未来新型动物疫苗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复杂疾病、一药多效和防未病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中药体系复杂,其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不明,成为限制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瓶颈。如何从中药复杂体系中明确其协同增效的代表性成分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解析,是中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规模生物医学数据,在中药成分与靶点相互作用预测的基础上,对中药抗肿瘤协同作用成
学位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引发的细胞死亡,广泛用于癌症治疗。氧化铁纳米粒(Fe3O4 NPs)可通过芬顿反应引发铁死亡,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前景。然而,它们的抗肿瘤机制尚不明确,尺寸对其抗肿瘤功效的影响亦不清楚。研究表明,在药物递送过程中,纳米粒子面临增强肿瘤靶向性和瘤内分布均匀性的矛盾问题:大粒径纳米粒由于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
学位
紫杉醇(TAX)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可以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影响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但TAX水溶性差,临床应用时需要聚氧乙烯蓖麻油溶解,还需预先稀释,而聚氧乙烯蓖麻油副作用多,限制了TAX的临床应用。随着纳米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通过研究发现,纳米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使其免受机体免疫系统干扰,提高其稳定性。本研究成功制备
学位
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非法添加于奶制品已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婴幼儿。长期摄入低剂量的三聚氰胺有导致损伤肾小管、增加结石形成和早期肾损伤的风险。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应用于奶制品的检测,为确保奶制品的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本文对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论,以了解其适用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肿瘤微环境(TME)独特的结构和条件为肿瘤的生长和病程发展提供了基础。其特殊的血管结构和高压的细胞间质使得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的分布存在矛盾:大粒径的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具有较好的滞留效果,但难以深入肿瘤内部;而小粒径纳米颗粒在肿瘤内部的分散渗透效果较好,但到达肿瘤部位的滞留量少。另外缺氧的TME特点限制了肿瘤部位活性氧(ROS)的生成,对多种抗肿瘤方式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基于TME条件进行适当
学位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由外力、炎症等多种因素所引起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损伤性疾病。它的高度致残性及低水平的治愈率,使得患者们长期遭受痛苦。虽然临床上常规的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症状、暂缓了病程,但由于局部损伤处神经细胞的缺失、星形胶质瘢痕的形成、炎性微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其临床预后不佳。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强大神经分化潜能的种子
学位
中药材枳壳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枳壳在我国历史悠久,其作为江西的道地药材之一,炮制方法具有一定的江西特色。枳壳多为7月大暑前后一周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即得枳壳原药材。枳壳来源较多,地理分布较广,且来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不同产地或不同来源枳壳中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前人多数对枳壳鉴别与
学位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意识与行为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为典型病理改变的慢性、致残性精神类疾病,全球平均发病率约为1%,给患者及其照顾者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作为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奥氮平在临床上显示了优良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药物作用抵抗现象。本组前期遗传学研究发现奥氮平作用敏感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细胞谷氨酸代谢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服用奥氮平患者出现获得渐进性
学位
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规律具有明显的时辰节律性。盐酸维拉帕米(verapamil hydrochloride,VH)作为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生物半衰期短、肝首过效应大等药动学特点,需多次给药才能维持治疗所需血药浓度,由此产生的血药浓度波动、药物代谢和排泄等问题,造成了其在临床应用上的局限性。传统制剂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高血压治疗应选择日服一次
学位
目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很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伤口敷料、同种异体移植、组织工程替代品等治疗手段的出现促进了皮肤损伤的修复,然而创面血管生成不足、发病率高、粘附性低和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这些治疗策略的应用。而细胞疗法为皮肤再生和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是目前临床应用研究较多的一类干细胞,通过多向分化与旁分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