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不同EGFR基因状态下的肺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肺腺癌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提供中医辨证基础,为肺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规范化的诊疗体系提供中医方面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病例研究方法,设计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病例选择,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及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肿瘤标记物、病理类型、TNM分期等临床数据详细记录在制定的病例信息采集表中,并且收集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中医四诊资料。根据相关诊断辨证标准,通过辨证分析对所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纳入了 106例具有不同EGFR基因状态的肺腺癌患者,并在术前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和术后第七天对患者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探究中医证候的变化。1.术前证型以脾虚痰湿型为主,共有36例,占33.96%。2.术后患者痰热壅肺型明显增加,术后第1天中医证候以痰热壅肺为主,而对比了术后第3天与第7天的结果,术后第7天痰热壅肺型较前明显减少,以气阴两虚型为主,腺癌患者术后痰热壅肺型开始逐渐增多,到术后一周明显减少。3.突变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主要证候分别为:气滞血瘀型、痰热壅肺型、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野生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主要证候分别为:脾虚痰湿型、脾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经过相同时间点的统计学分析,突变组及野生组的证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突变型围手术期以气滞血瘀、痰热壅肺型的实证为主,野生型围手术期以脾虚痰湿、气阴两虚型等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主。4.在围手术期中,气阴两虚型在野生组术前第1天占18.97%,术后第1天占25.86%,术后第3天占29.31%,术后第7天占37.93%,气阴两虚型在围手术期中呈不断递增趋势,并在术后第3天、第7天占据各证候的主要地位。故肺腺癌野生型患者围手术期以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候。5.在48例突变型组围手术期的证侯演变中,术前1天以气滞血瘀型为主(31.25%),术后1天以痰热壅肺型及气滞血瘀型为主(43.75%、29.17%),术后3、7天均以气滞血瘀型(39.58%、45.83%)为主,这提示了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围手术期以气滞血瘀型为主要证候。结论:1.肺腺癌患者术后短期内痰热壅肺证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一周后明显减少,术后一周以气滞血瘀及气阴两虚型为主,手术对肺癌的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2.不同的EGFR对腺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有一定联系,EGFR突变型中医证候以实证为主,野生型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为主。所以对于突变型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治则当以祛邪为主,对于野生型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治则当以扶正为主。3.腺癌突变型患者围手术期证候以气滞血瘀型为主,野生型患者围手术期证候以气阴两虚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