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GFR基因状态的肺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不同EGFR基因状态下的肺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肺腺癌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提供中医辨证基础,为肺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规范化的诊疗体系提供中医方面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病例研究方法,设计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病例选择,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及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肿瘤标记物、病理类型、TNM分期等临床数据详细记录在制定的病例信息采集表中,并且收集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中医四诊资料。根据相关诊断辨证标准,通过辨证分析对所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纳入了 106例具有不同EGFR基因状态的肺腺癌患者,并在术前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和术后第七天对患者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探究中医证候的变化。1.术前证型以脾虚痰湿型为主,共有36例,占33.96%。2.术后患者痰热壅肺型明显增加,术后第1天中医证候以痰热壅肺为主,而对比了术后第3天与第7天的结果,术后第7天痰热壅肺型较前明显减少,以气阴两虚型为主,腺癌患者术后痰热壅肺型开始逐渐增多,到术后一周明显减少。3.突变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主要证候分别为:气滞血瘀型、痰热壅肺型、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野生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主要证候分别为:脾虚痰湿型、脾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经过相同时间点的统计学分析,突变组及野生组的证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突变型围手术期以气滞血瘀、痰热壅肺型的实证为主,野生型围手术期以脾虚痰湿、气阴两虚型等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主。4.在围手术期中,气阴两虚型在野生组术前第1天占18.97%,术后第1天占25.86%,术后第3天占29.31%,术后第7天占37.93%,气阴两虚型在围手术期中呈不断递增趋势,并在术后第3天、第7天占据各证候的主要地位。故肺腺癌野生型患者围手术期以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候。5.在48例突变型组围手术期的证侯演变中,术前1天以气滞血瘀型为主(31.25%),术后1天以痰热壅肺型及气滞血瘀型为主(43.75%、29.17%),术后3、7天均以气滞血瘀型(39.58%、45.83%)为主,这提示了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围手术期以气滞血瘀型为主要证候。结论:1.肺腺癌患者术后短期内痰热壅肺证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一周后明显减少,术后一周以气滞血瘀及气阴两虚型为主,手术对肺癌的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2.不同的EGFR对腺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有一定联系,EGFR突变型中医证候以实证为主,野生型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为主。所以对于突变型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治则当以祛邪为主,对于野生型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治则当以扶正为主。3.腺癌突变型患者围手术期证候以气滞血瘀型为主,野生型患者围手术期证候以气阴两虚型为主。
其他文献
经典多目标优化进化算法(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s,MOEAs)在处理二维或三维多目标优化问题(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MOPs)时获
吸收式功冷联供系统具有利用中低温余热资源,同时进行做功和制冷的特点。本文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组分守恒定律,采用Matlab编程分别模拟计算了氨水溶液和丙烷-癸烷溶液功冷联供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了吸收终了溶液中吸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器泡点温度、发生器汽化率、精馏器汽化率、过热器出口工质的温度、吸收器泡点温度以及添加增压机后增压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氨水功冷联供系统,基
目的:研究经动脉静脉联合应用罂粟碱治疗重度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对脑血管病变术后病人,如治疗期间病情加重,复查头颅CT/CTA,颅内血管变细小或缺如,并排除颅内再次出血者
会议
当下,因坐姿不标准而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对于特定的人群,长时间保持不健康的姿势,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基于此,建立坐
云是影响大气辐射传输的重要因素,对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平衡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主被动探测手段对云的微物理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水云的液态含水量和云粒子半径是影响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重要参量,因此开展对二者的探测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散射理论的发展,部分学者提出可以利用云的多次散射携带的信息来反演云微物理参量,由于云粒子平均自由程较小,容易发生多次散射。而多次散射与散射体的粒子数浓度有
人员定位,又称个人或行人定位,是指在确定参考坐标系下对目标提供空间位置信息的技术。在室外环境中,常见的卫星定位系统在偏远、遮挡等环境条件下因失去卫星信号而存在定位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易微型化、能在浑浊溶液中操作等优势,而被广泛研究。从前人的研究结果看,
家庭服务机器人是目前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机器人,能够代替或者辅助人完成生活方面的一些事务,逐渐成为家庭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视觉系统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已经可以出色地完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成为现实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自从国家将创新驱动发展确立为国家层面战略开始,创新成为新时期企业间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我国传统的创新载体之一的研发中心,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