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白介素3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表达及价值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阻肺)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慢性进行性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已证实多种炎症介质(如IL-6、IL-17、TNF-a、IL-8、CRP等)对于COPD患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指标没有体现出对于COPD患者再发风险的价值,IL-38在健康人群扁桃体、皮肤、心脏、肺组织等组织表达甚微,但其作为一种炎性介质,被证实在多种慢性炎性疾病及部分急性炎性疾病表达较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相关。已有研究证实IL-38参与了COPD病程,但其在急性加重风险的作用有待厘清。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IL-38表达水平,并根据GOLD指南进行分组,探讨其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的AECOPD患者76例作为急性加重组(男44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71±4.24岁,年龄范围60~78岁);稳定期COPD患者76例作为稳定组(男40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39±5.10岁,年龄范围55~78岁);对照组选自健康体检者62例(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68.81±4.73岁,年龄范围55~78岁),根据GOLD指南将急性加重组患者分A、B、C、D组,此分组虽最为常见,但与我国COPD人群特征不符,据此,本研究将急性加重组患者分为AB组(年龄范围60~75岁,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76±4.01岁)和CD组(年龄范围60~78岁,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70.30±4.31岁);为进一步探究外周血IL-38在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价值,按照DOSE评分标准,得分≥4分为高危组,反之为低危组,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再发加重风险及症状越重,因此,根据DOSE评分将急性加重组患者分为高危组(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69.44±4.38岁,年龄范围60~78岁)和低危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70.15±4.08岁,年龄范围60~76岁)。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9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和分期定义。排除标准:(1)患有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2)患有肿瘤、严重心、肝及肾疾病;(3)近期有外伤、手术史。治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IL-38含量,并行肺功能检查和m MRC、CAT评分,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IL-38表达水平,并根据GOLD指南进行分组,探讨其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急性加重组患者外周血IL-38水平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且稳定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外周血IL-38水平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外周血IL-38水平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38与IL-6、CRP、m MRC、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DOSE评分呈正相关(r=0.412、0.377、0.233、0.330、0.247),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22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CRP和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是外周血IL-38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IL-3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表达升高,且与体内炎性反应水平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描述孕早、中、晚三期及脐血炎症因子浓度的分布特征,揭示孕期炎症因子浓度变化规律;阐明孕期及脐血炎症因子浓度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的关联及性别差异,探讨生命早期炎症暴露对儿童哮喘的影响的关键时期。方法本研究纳入2 442对来自马鞍山优生优育出生队列研究的母子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早期(10.39±2.11周)、孕中期(25.99±1.02周)、孕晚期(34.39±1.09周)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人口统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spinster homolog2,SPNS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10例HCC新鲜临床标本和70例HCC手术标本石蜡切片(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MALAT1、miR-367-3p和AGGF1在胃癌中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cm以上)标本40例,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GGF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背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使患者生理心理遭受严重创伤的应激性事件,个体面临着即时的和潜在的永久性生活改变。研究发现SCI患者不仅存在脊髓结构功能方面的障碍,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影响患者预后。基础研究证实,SCI发生后,与脊髓结构功能密切相连的大脑发生广泛性改变,这可能是引起SCI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然而,基础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于SCI
背景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是睡眠障碍常见症状。导致EDS的常见疾病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作性睡病、特发性睡眠增多、抑郁发作等。EDS不仅会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早期有效地评估EDS并作出病因学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是客观评估思睡程度的“金标准
目的利用无创心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探讨SEV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的评估价值及在基层医疗中对CHF患者的应用价值,以方便全科医生在基层评估管理CHF患者。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者,通过受试者信息调查表筛选出20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2019年2月至8月心血管内科住院
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缺乏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许多鼻咽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鼻咽癌的晚期。因此,有必要为鼻咽癌识别候选生物标志物,从而找到有效的诊断指标并制定更好的治疗策略。方法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了关于鼻咽癌的3个微阵列数据集GSE12452,GSE53819和GSE64634,并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儿童志贺菌血清型分布情况、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分析志贺菌携带毒力基因与抗药性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材料:研究样本为安徽省三十四家医院2010年到2015年间从儿童(五岁及以下)粪便中分离的345株志贺菌。选用大肠杆菌ATCC25922作为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由安徽省细菌耐药中心保存。方法:1.对2010年到2015年间儿童(五岁及以下)粪便中分离的345株志贺菌,采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长期性以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主要病理学变化是滑膜增生,持续性滑膜炎,血管翳形成,软骨及软骨下骨的破坏。滑膜增生是滑膜组织结构显著改变特征之一,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破坏的重要原因。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s)在RA的病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类肿瘤样细胞,其不受控制的增殖、迁移和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直接导致了关节的损伤,最终使得关节功能丧失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血友病性膝关节炎(hemophilic knee arthritis,HA)股骨远端的形态学特征,并利用参考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进行精确的股骨组件安装。方法采集2017-2020年期间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HA组:34例,48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组:41例,48膝)患者进行了计算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