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物权法》第24条是特殊动产物权变动中的登记对抗规则,这项规则本身存在着许多理论上的争议。在《民法典(草案)》的修法中,对24条全文进行了保留,但由于24条是一项不完全法条,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条文进行体系理解,《民法典(草案)》对与其相关的法条进行了修改,使得登记对抗规则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得24条在其本身就具备争议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多的争论。在特殊动产登记对抗规则中,所有权变动的要件为交付而非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权法》第24条是特殊动产物权变动中的登记对抗规则,这项规则本身存在着许多理论上的争议。在《民法典(草案)》的修法中,对24条全文进行了保留,但由于24条是一项不完全法条,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条文进行体系理解,《民法典(草案)》对与其相关的法条进行了修改,使得登记对抗规则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得24条在其本身就具备争议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多的争论。在特殊动产登记对抗规则中,所有权变动的要件为交付而非登记。从文义、体系、历史解释等诸方面,均可推导出交付为特殊动产所有权变动仅有的生效要件。在特殊动产这一概念之下,机动车、船舶与航空器宜一体适用交付生效主义。而特殊动产的登记并不会产生生效效果,登记仅产生对抗这一种效果。登记对抗是建立在交付生效基础上的,只有发生了有效的物权变动,登记才会产生对抗力。所谓对抗,指的是物权人与善意第三人的权利之间发生冲突时,物权人不可排斥该善意第三人的权利。特殊动产目前既可以适用登记对抗规则,也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登记对抗的基础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相同,均为公信力说,并且这两种制度在“无权处分”、“交付生效”这些适用要件上也是相同的,且司法实践也倾向于使用善意取得制度。因此,在登记对抗与善意取得的关系上,善意取得制度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架空了登记对抗。在抵押物转让中的登记对抗,因为《民法典(草案)》的修法,使得此制度产生了诸多变化。在修法之前,关于抵押物转让中的登记对抗,特殊动产登记与否会产生不同的对抗效果,进而决定抵押权是否消灭。但是在修法之后,特殊动产登记与否均不会影响抵押权的存在,登记已经不再具备对抗效力。抵押物转让中的登记对抗,已经走向了消亡,这也反映了登记对抗规则本身的孱弱。而抵押物出租中的登记对抗,在修法后删除去了《物权法》第190条关于登记对抗的规定,但从体系解释的角度上讲,该项规则仍然是存在的,适用效果等同于修法前。这些变化,也反映了《物权法》第24条登记对抗规则自身的分裂与不统一性。
其他文献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逆向分布,西部大型光伏发电基地的电力汇集与外送成为当前新能源并网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实现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稳定送出为研究目标,针对大规模太阳能发电
快速成文法(之二) 一、快速成文法训练指要快速成文可分五步完成。不论在课堂上作文,还是独自课下练笔,要想快速成文,首先应有高度的时间观念,要有分秒必争的心态,即在60分
人权是现代国家普遍重视,也是每个人生而具有的权利。作为一国公民,监狱在押犯享有的权利只要没有被剥夺就应该的到保护,而劳动权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权利。1994年《监狱法》颁布,已决犯的劳动权利被写入法律,但是也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2004年修改的《监狱法》对于劳动权保障的部分也只是照搬前法。法律的缺位及司法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导致各地监狱在落实相关规定的具体实施上和保障的力度各不相同,甚至于有的监狱干脆无
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中广泛使用的传动零件。柔轮是谐波减速器中的核心结构,直接影响谐波减速器的传动精度和疲劳寿命。目前,先进的柔轮制造工艺被日本和美国的企业垄断,国内亟待研发成熟的柔轮制造工艺。柔轮是薄壁回转体零件,适合使用旋压工艺进行加工,但柔轮常用材料30CrMnSiA合金钢室温塑性成形性能差,难以进行塑性成形,而传统的锻造和切削加工方法,由于加工过程中零件装夹困难和金属流线被破坏,存在材料利用率
随着中国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成为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相媲美的又一重量级媒体平台。近年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模糊理论及模糊神经网络作为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内容已在智能控制、模式识别、数据分析、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大量成功应用。其中隶属函数确定方法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模糊神经网络有效学习算法的设计也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主要理论和研发工作如下:1.工程实际中常需把一个用有限集论域上表示的模糊集转换为区间型论域上表示的模糊集,本文提出了一种能
贺兰山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与半干旱区域的分界线。由于该地区降水不足、气候条件较差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人为的干扰与破坏,使本就
上个世纪末,“慰安妇”制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度。考虑到“慰安妇”这一历史记忆随着“慰安妇”幸存者们的默默凋零而逐渐被遗忘,笔者以漆画所具有材质优势及其独特的表现语言为出发点,进行“慰安妇”这一特殊群体为背景的创作实践研究,以笔者的毕业创作《秋风》系列漆画作品为例,探索其中的问题与价值。首先,笔者从现代漆画创作的艺术特征入手,分析漆画异于其他画种的独特的工艺性与绘画性;梳理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