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属结构材料焊接接头服役过程引发的再热裂纹失效是影响高温结构件服役寿命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比如321和347型的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和CrMo铁素体耐热钢等。再热裂纹通常发生在焊后热处理或者高温长期服役期间。由于焊接热循环期间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冶金反应,热影响区普遍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再热裂纹敏感性,更容易产生再热裂纹失效,因此目前关于再热裂纹方面的大量研究都主要集中于热影响区产生的再热裂纹。对比之下,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结构材料焊接接头服役过程引发的再热裂纹失效是影响高温结构件服役寿命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比如321和347型的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和CrMo铁素体耐热钢等。再热裂纹通常发生在焊后热处理或者高温长期服役期间。由于焊接热循环期间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冶金反应,热影响区普遍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再热裂纹敏感性,更容易产生再热裂纹失效,因此目前关于再热裂纹方面的大量研究都主要集中于热影响区产生的再热裂纹。对比之下,焊缝金属再热裂纹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焊缝金属仍具有产生再热裂纹的条件,并且也有相关案例报道了由于焊缝金属区域处的再热裂纹失效问题而引起合金服役性能的损失。Super304H奥氏体不锈钢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中的过热器与再热器管道,而管道焊接接头在高温长期服役条件下的再热裂纹失效问题对于火电机组几十年的服役周期需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选择了铌稳定化的Super304H奥氏体不锈钢用于研究焊缝金属在高温长期服役条件下的再热裂纹问题。试验过程使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预压缩紧凑拉伸试样的方法并成功的定量化的研究了焊缝金属的再热裂纹敏感性。通过调控焊材中的铌含量,系统的研究了含铌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和不含铌非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在高温长期服役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残余应力、温度、铌元素对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结论包括:分析了钨极氩弧焊制备的无铌和含铌的Super304H焊缝金属在焊态和高温时效态下的一次相、二次纳米析出相的分布和变化,并根据显微硬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探讨了析出相演变引起的强度变化以及铌对焊缝金属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缝金属中铌元素的添加改变了焊态下枝晶间和晶界处的析出相分布,含铌焊缝金属中晶界曲化明显,晶粒尺寸较小。在高温时效过程中,焊缝金属中铌元素抑制了时效初期M(Fe、Cr)23C6相的析出,并改变了枝晶间M23C6相的析出行为。随着时效时间增加,焊缝金属中的纳米级M23C6相、纳米级Nb(C,N)相和纳米级富铜相的尺寸均增加。纳米级富铜相对焊缝金属的强度起着主要作用。铌元素主要通过细化晶粒、固溶强化以及纳米级Nb(C,N)相的沉淀强化作用提高焊缝金属强度,但是在长期时效条件下,铌元素的添加对焊缝金属强度的改善有限。阐述了短时和长时时效条件下Super304H焊缝金属再热裂纹产生机制,构建了晶界M23C6相影响下的再热裂纹开裂模型。无铌焊缝金属在时效初期析出的纳米富铜相颗粒和纳米级M23C6相具有晶内强化作用,促使应变集中于晶界上M23C6位置而诱发开裂。时效后期晶界上粗化的长条状M23C6相则进一步加剧了裂纹扩展。含铌焊缝金属时效初期再热裂纹的产生主要归结于晶内纳米富铜相颗粒的晶内强化以及晶界处Nb(C,N)相的晶界弱化作用,在时效后期晶界上析出的大尺寸M23C6相会严重弱化晶界,促使裂纹产生。45°取向差晶界具有最高的界面能量,M23C6相易形核析出并长大,产生再热裂纹的概率高。M23C6相与基体非共格一侧界面处具有更明显的贫铬区、高的界面能和应变集中,从而更容易形成孔洞导致裂纹产生。探讨了残余应力和试验温度对Super304H焊缝金属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残余应力和高的试验温度增加了焊缝金属的再热裂纹敏感性。由于高残余应力的焊缝金属具有更高程度的裂纹损伤,因此具有更低的高温抗拉强度。靠近U型口处的区域具有更高的残余应力和更高的位错密度,加速了晶内小颗粒相在高温下的析出并形成晶内强化,从而增加焊缝金属的再热裂纹敏感性。无铌焊缝金属对再热裂纹十分敏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产生裂纹,并释放大部分残余应力,此时残余应力对晶界析出相影响不大。含铌焊缝金属中的高残余应力则会加速晶间M23C6相的析出,加剧晶界弱化,使焊缝金属再热裂纹敏感性增加。温度影响焊缝金属再热裂纹敏感性的机理为:在650℃试验温度下,时效初期晶界析出相的快速长大促使晶界强度下降更快,加上此温度下具有更大应力松弛速率,局部晶界的残余应力可以在更短的时间达到晶界强度之上,促使焊缝金属中的裂纹先于600℃试验温度产生。揭示了铌元素对Super304H焊缝金属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在同等塑性应变的条件下发现铌元素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焊缝金属的再热裂纹敏感性。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含铌焊缝金属具有更为均匀的晶内和晶界应变分布,二是含铌焊缝金属具有更大的晶界面积减少了单位长度晶界的应变集中程度,三是含铌焊缝金属的弯曲晶界形貌降低了垂直于晶界的拉伸应力分量和晶界析出相处的应变集中程度。此外,在0-1.5%研究范围的铌含量下,铌含量越高,焊缝金属越不容易产生再热裂纹。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生物检测等诸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量子尺寸效应,与块状材料相比,纳米材料中强的库仑相互作用导致激发态弛豫及表界面电荷转移过程更为复杂,相关微观动力学机理方面的认识仍十分匮乏;这不仅影响到纳米材料的设计构筑与调控,也大大阻碍了相关的应用研发。因此,深入理解纳米材料激发态的微
光镊是一种基于光的力学效应捕获和操控颗粒的技术,由于其具备实时操控、非接触、无机械损伤的优势,在微生物分子、分散体系、活体细胞检测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基于高功率、紧聚焦激光的传统光镊技术的功能单一、操控自由度小,而且难以在大面积范围内同时捕获和组装不同尺寸的微粒或者细胞。为了克服传统光镊的这些应用困境,实验物理学家们扩展了许多新型的光操控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激光产生的热效应操控微粒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的发展对光学显微成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一直受限于阿贝衍射极限。虽然近数十年,科研工作者发展出各种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但是已有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尚存在许多不足。在高/超分辨光学显微镜中,点扩散函数直接反映了光学显微技术的分辨率,通过对点扩散函数进行调制整型,为实现高/超分辨显微成像提供了一种较为直接的、有效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基于点扩散函
放疗一直是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癌症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是恶性肿瘤比正常组织对射线更为敏感。放疗的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需尽量减少对非癌细胞的损伤,这对放疗研究始终是一个挑战。射线作用于细胞会产生氧化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这也是放疗发挥作用的重要介导物。ROS可损伤生物大分子,增加氧化胁迫引发各种信号通路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等。一定程度上,射线产生
玻璃幕墙因为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美观性近年来被广泛的作为建筑外墙使用,然而玻璃材料的抗火性能较低,幕墙玻璃通常是外墙结构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大规模的应用带来了火灾风险。火灾中玻璃板极易发生破裂形成纵横交错的多条裂纹,当裂纹围合成“岛屿”时,在诸如风荷载等外界环境和火灾耦合作用下玻璃板通常会从框架上脱落形成新的通风口。新的通风口加速以通风控制型的室内火灾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回燃甚至轰燃发生。室内火灾产生
三维目标检测能为智能感知系统提供丰富的目标位置和姿态等信息,有助于提高系统对环境的理解和决策能力。激光雷达凭借其高精度和远距离的测距能力在三维目标检测任务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利用点云等数据进行三维目标检测的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在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交通场景下的三维目标检测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诸多成果,检测效果也在持续提升,但目前在数据和检测算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基于真实场
钙钛矿氧化物因其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例如金属-绝缘体转变,相分离,庞磁阻,自旋轨道耦合等,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研究的热门方向。由于对称性破缺和维度效应,以及小型化电子器件的需求,钙钛矿氧化物薄膜越来越受到关注。而锰氧化物薄膜作为磁性钙钛矿氧化物薄膜中研究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结构和物理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钙钛矿氧化物中多种自由度之间的耦合,以及探索更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和拓宽其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外延锰
星系形成和演化是星系天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星系的形态结构、恒星质量、金属丰度和气体含量等物理量都随着相关物理过程而改变。近邻星系拥有的多波段观测数据,能为我们研究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本文通过研究近邻宇宙中的一些与星系形成演化活动相关的物理量之间标度关系,进一步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论文第二章研究了从SDSS DR8中选择的1,479个红移z(?)0.33的
为了研究固液两相流双流体模型的控制方程进行封闭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模化产生的不同双流体湍流模型对固液两相流的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了3种双流体湍流模型在不同固相条件和不同进口液相速度时对圆管内固相浓度和速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时,3种双流体湍流模型的固相浓度计算结果在壁面附近的误差较大,都更适合计算流速大、含沙浓度高的固液两相流场;3种模型会显著影响含大粒径颗粒
图像生成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方向已有70余年的研究历史,早期的生成模型只能生成简单、低质量的图像。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提出与发展,生成模型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深度图像生成模型能够高质量、可控地生成多样化的结果,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例如:图像增强、图像编辑、跨模态图像生成、图像风格化转换、电影游戏特效、艺术设计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生成模型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