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粉体原位合成及其在铝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7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易于加工成型等优势,因此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并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石墨烯作为一种理想增强体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以及电学特性,近年来在结构功能材料、微纳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大量研究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但存在石墨烯易团聚以及界面反应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本课题对原位石墨烯增强相包覆粉体工艺进行研究改进,并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出一种原位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导热性能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源种类、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Ni(NO3)2与CuCl2为催化剂,通过真空旋蒸于Al粉表面包覆碳源与催化剂,结合CVD煅烧的方式研究了原位合成石墨烯增强相包覆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发现CuCl2与Ni(NO3)2均可作为原位生成石墨烯的催化剂,但Ni(NO3)2可以固定包覆到铝粉表面的α-萘酚,从而提高碳源的分散度,同时促进粉体局部聚集连接。聚集连接在一起的粉体对石墨烯网络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Ni作催化剂时能够获得质量更好的石墨烯结构,但其中仍然存在部分无定形碳。最终原位生成的石墨烯呈圈层状网络结构,以纳米Ni颗粒为中心向外层生长,层数为7~10层。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的石墨烯的厚度也逐渐增加,当煅烧温度为600℃时,局部粉体颗粒已经完全发生变形粘结,对SPS烧结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原位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构建通过真空旋蒸氧化处理粉体表面、低能球磨包覆碳源以及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三个过程实现。研究发现,C的成键方式包括sp~2杂化以及sp~3杂化,萘酚在烧结过程中分解生成的C元素主要聚集在位于晶界交汇位置的Al2O3薄膜表面,但烧结过程中未能转化为质量较高的石墨烯,C更多以无定形碳的形式存在;随着温度增加,C与Al2O3界面结合方式由少量C-O键变为C-O与C=O,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提高。并且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以及塑性逐渐提升,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以及热导率也随之升高。通过改变碳源种类以及碳源含量分别制备出不同的复合材料,发现α-萘酚更容易包覆在铝粉表面,包覆效果更好;复合材料基体腐蚀后,腐蚀产物呈片层状类网络结构,表面多为弧形结构并且与铝粉表面相贴合,说明SPS烧结过程中碳源的碳化与石墨化过程于铝粉表面发生,但在局部位置发生断连即产生未连通区域。随着α-萘酚含量增加,球磨后复合粉体表面的碳源含量增加,并且包覆效果也得到显著改善,碳源包覆更加均匀,同时复合材料强度逐渐提升,维氏硬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当碳源含量过高时生成的片层结构较厚,导致复合材料的塑性降低。不同碳源含量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与热导率均低于纯铝基体。以0.6gα-萘酚为碳源在630℃下烧结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与断后延伸率分别为129MPa、29.8%,电导率与热导率分别为3.231×10~7S/m、210.20W/(m·K)。
其他文献
镍基高温合金因其在600℃以上时仍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抗腐蚀性、抗拉强度以及较好的热疲劳性等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能源、燃气轮机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但镍基高温合金在机械加工中极易产生切削温度过高、加工硬化、刀具磨损等加工问题。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通过非接触式脉冲放电将电能转化为蚀除金属的热能进行加工,其由于电极不直接接触工件,因此不受工件材料塑性、硬度的影响,是该类合金微小孔加工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制备较高强度铝合金的重要技术,而目前适用于SLM成形技术的铝合金种类有限,商业化铝合金主要是Al-Si系合金,如Al Si10Mg,但强度和延伸率并不理想。部分通过稀土Sc改性铝合金能获得高的强度和延伸率,但昂贵的Sc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一种SLM专用的牌号为Addalloy的Al-Mg-Zr合金的拉伸强度(<400MPa)与
C/SiC是通过碳纤维的增韧效果改变陶瓷本身质脆、韧性差的性质。它既具有碳化硅基体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高强度、抗热震等性能,同时由于碳纤维的增韧作用,有效的缓解了陶瓷本身性脆的缺点,它能够在1650℃下长期稳定工作,在2000℃短时间使用,在2800℃瞬时工作,是新一代航天材料中的重要成员。但由于其机械加工性能差的原因,要制造结构复杂或者大尺寸的结构件时存在困难。正好Nb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
在当今时代,纳米加工技术重要性愈发凸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是通过纳米加工制造技术制备金属反射光栅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在众多纳米加工技术中,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技术加工手段,相比其他纳米加工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其存在着加工效率较低、加工精度无法进一步提高等缺点,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AFM结构化探针,在单晶铜表面加工周期性纳米结构作为金属反射光栅和表面增强拉曼散
传统路径规划算法和工艺参数匹配通常采用等距偏移和恒定工艺参数来进行金属零件的熔敷,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WAAM在截面形状具有变宽度特征金属零件上的增材制造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截面形状具有变宽度特征的凸轮结构为验证件,提出了基于直骨架提取的变宽度路径规划算法和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工艺参数匹配策略。建立电弧增材制造试验平台,包括:MOTOMAN弧焊机器人、松下YD-500FR熔敷电源和软件
管状工件内表面涂层制备相比于一些其他平面件镀膜会有更多的技术障碍,对于复杂的和小尺寸的管道类型,现有的优异的处理方法不能被应用,不能够得到性能优异的膜层,同时管内径的限制和不能在管上施加负偏压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Hi PIMS技术具有膜层致密、膜基结合力好、良好的绕镀性以及高等离子体密度等优势。而辅助阳极牵引作用和励磁线圈的推动能进一步增强管内等离子体密度和改善管内等离子体分布。针对管内径
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复合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树脂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其优秀的海洋环境性能,满足了船舶行业对材料低成本、高性能,以及自动化和整体化的要求,但是与此同时,基体树脂环氧乙烯基酯树脂与碳纤维的结合界面的性能交叉,树脂基体自身韧度不高,界面结合性能差等缺点,影响了复合材料整体的性能,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改性研究。本文选用互穿网络(IPN)聚合物增韧和刚性粒子增韧两种方法混合对环氧乙烯基酯
近年来,我国对于海洋资源日趋重视,海洋工程结构日渐增多,故而水下结构的修复问题也愈发重要。本文针对水下湿法焊接技术在实际修复工作中存在的电弧稳定性差,组织淬硬,修复结构形式受尺寸限制问题,提出机械约束辅助水下湿法电弧增材修复方法。旨在通过辅助装置对电弧气泡演化行为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修复过程电弧稳定性。同时通过多层增材过程改善修复沉积层组织,最终达到提高水下修复质量并扩大修复适用范围的目的。首先对比
鼠李糖乳杆菌grx10(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x10)是从酸骆驼乳中分离出的有抗致病菌、降胆固醇、降血脂作用的乳酸菌,临床研究证明LRgrx10可以改善血脂异常患者体内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文研究了LRgrx10的生长性能及发酵性能,采用组学技术研究了LRgrx10的MRS培养基上清液(LRgrx10-M)、LRgrx10发酵乳
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犯罪呈现多发态势。司法实践中,互联网金融犯罪认定罪名不一,量刑在各罪内分布程度不同。原因在于,定罪是法官对行为的判断和对法益的选择过程,并受到现行刑法的限制;而量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涉案金额和量刑情节。实务中,法官应当更明确行为的认定,将客观行为优先于主观状态,清晰认识互联网金融犯罪侵害的法益,以涉案金额为量刑的主要考量因素;对于刑事立法而言,应减少刑法及司法解释中的模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