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探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辅助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摆位的效果,评估其相对传统激光线体表标记摆位的改善程度。第二部分探究了 OSMS结合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其中包含对DIBH摆位精准性的验证;对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探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辅助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摆位的效果,评估其相对传统激光线体表标记摆位的改善程度。第二部分探究了 OSMS结合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其中包含对DIBH摆位精准性的验证;对DIBH技术带来的危及器官剂量获益进行分析;以及相比常规FB状态下治疗的患者,DIBH技术对心功能的影响。除此之外,研究同时引入了心脏受照剂量预测参数,以便今后更简单的筛选适合DIBH的患者。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第一部分收集了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共26名保乳术后拟行放疗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按照个人意愿入组,分为对照组(13例)和实验组(13例),分别采用传统摆位及OSMS精准摆位,以CBCT验证的六维误差作为主要观测指标。对两组进行t检验分析,P<0.05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OSMS与CBCT偏移值的相关性。研究第二部分自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共收集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拟行放疗的患者(Group DIBH),所有患者均在DIBH技术辅助下行固定野调强放疗(Fixed 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FF-IMRT)治疗。治疗前分别在患者DIBH及自由呼吸(Free breathing,FB)时相下进行CT扫描定位,探究相比FB时相,DIBH对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获益。同时引入解剖参心脏接触距离(cardiac contacting distance,CCD)和心脏胸壁距离(heart-to-chest distance,HCD),进行线性拟合,探究其对心脏剂量的预测能力。另外,同期1:1纳入另外10例对照组患者(Group FB),在FB状态下进行FF-IMRT放疗,对比Group DIBH及Group FB两组内及组间放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第一部分,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在三个平移方向(VRT、LNG及LAT)的系统摆位偏差分别减小了 0.lcm、0.01cm和0.17cm,在VRT与LNG方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偏差在除Roll以外的方向上都有所减少,减少程度分别为21%(VRT)、35%(LNG)、29%(LAT)、63%(Pitch)和 25%(Yaw)。研究第二部分,DIBH摆位在VRT、LNG及LAT的系统偏差分别为0.03cm、-0.02cm及0.08cm,Pitch、Roll和Rtn的均值均小于1°。对于Group DIBH,与FB时相的CT计划相比,DIBH状态下心脏平均受照剂量降低了 4.7Gy(P=0.004);V5减少了 9.7%(P=0.000);V25减少了 6.2%(P=0.009)。DIBH状态下,左冠脉前降支的平均最大辐射量减少了 16.5Gy(P=0.001),V40 减少了 14.4%(P=0.000)。FB-CCDps和FB-HCD对心脏受照剂量及心脏受照剂量减少量有预测价值。Group DIBH与Group FB两组内和组间放疗前后的心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OSMS精准摆位明显优于传统基于激光灯摆位,在辅助乳腺癌患者分次间摆位和监测分次内运动中效果良好。对于左侧乳腺癌患者,经验证DIBH摆位较为精准。DIBH技术可以使心脏受照剂量显著减少,但对心功能方面的影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FB-CCDps和FB-HCD对心脏受照剂量及心脏受照剂量减少量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背景:小细胞肺癌是所有肺癌中,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的肺癌类型。本次研究构建并验证了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手术切除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本研究回顾并分析了2000年至2014年间美国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并整合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形成列线图模型。然后,通过
研究目的基于我国河南省林县队列数据,从危险因素暴露、血清分子标志物、口腔唾液菌群三个角度,探讨与上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及死亡风险相关的宏微观因素,为我国高发区上消化系统肿瘤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1.1984年在中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招募了 29,553名40-69岁受试者,基线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家族史、体格检查、合并症、恒牙脱落及口腔黏膜白斑等信息,前瞻性随访,
细胞生命周期的核心是单个亲本细胞完成基因组的复制及平均分配,最终产生两个相同的子代细胞。细胞周期即是成功完成细胞繁殖所需事件的一个周期。CDK1和PLK1作为细胞周期经典激酶,在整个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蛋白质磷酸化及泛素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体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covalent modifications,PTMs)中常见的两种类型,贯穿于细胞周期中。泛素
背景:全球约10%的医药卫生方面的支出用于负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为DM的一种严重和危险的微血管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在我国,DN患者数量迅猛增加,已成为肾病科常见住院病因,同时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替代治疗的第二大病
背景: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实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5年生存率小于10%,阐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家族是一类Ⅱ期代谢酶,参与异生素化合物和致癌物质的解毒作用。其中,谷胱甘肽转移酶mu-3(GSTM3)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胰腺癌中尚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同一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残耳软骨组织与对侧正常耳廓软骨组织的转录组表达谱,筛选出小耳畸形患者软骨组织中差异表达的RNAs,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非编码RNA的靶基因,通过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功能注释和分析,建立差异RNAs的调控网络。进一步筛选出可能与小耳畸形相关的转录因子和RNA结合蛋白,选择关键基因在残耳软骨细胞中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探索其在天性小耳畸形发病
背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是由过敏原致敏,共刺激因子存在的条件下,2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产生白介素(IL)-5,IL-4,IL-13,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存活和成熟,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IgE合成,进而导致IgE交联和肥大细胞活化引起的气道炎症。目前临床上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重症或难治性哮喘加用抗IgE(奥马珠单抗)治疗,中性粒细胞为主型辅以白三烯调节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了实现支气管哮喘的个
肥胖是跨越世界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全球肥胖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肥胖是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癌症、骨关节炎和心理障碍的独立性风险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明确其发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肥胖发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和评价多是在啮齿类动物上进行的,由于种属关系,啮齿类肥胖动物模型很难真实反映人类肥胖疾病进程。因此,寻找和创制与人类肥胖相似的动物模型备受关注。树鼩是灵长类近亲或低等灵长类动物,在人工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可造成季节性流行和世界大流行的重要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当带有全新抗原性的动物源流感病毒从禽跨钟传播至人,极有可能造成全世界流感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取决于宿主与病毒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因此,阐释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机制是研究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关键所在。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主要表现在病毒吸附、病毒vRNP的核质转运
第一部分肝母细胞瘤可能相关基因的鉴定与筛选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性研究肝母细胞瘤的基因特征,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与筛选出可能与肝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方法GSE131329和GSE81928均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应用R软件Limma软件包对肝母细胞瘤与正常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用加权基因相关网络分析对2组基因网络特征的相似性进行分析,Cytoscape用于可视化和选择关键基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