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肥胖是跨越世界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全球肥胖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肥胖是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癌症、骨关节炎和心理障碍的独立性风险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明确其发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肥胖发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和评价多是在啮齿类动物上进行的,由于种属关系,啮齿类肥胖动物模型很难真实反映人类肥胖疾病进程。因此,寻找和创制与人类肥胖相似的动物模型备受关注。树鼩是灵长类近亲或低等灵长类动物,在人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是跨越世界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全球肥胖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肥胖是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癌症、骨关节炎和心理障碍的独立性风险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明确其发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肥胖发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和评价多是在啮齿类动物上进行的,由于种属关系,啮齿类肥胖动物模型很难真实反映人类肥胖疾病进程。因此,寻找和创制与人类肥胖相似的动物模型备受关注。树鼩是灵长类近亲或低等灵长类动物,在人工繁殖的树鼩种群中,由于饲养中活动限制和饮食结构/行为方式的改变,类似人类肥胖的健康状况改变在树鼩中发生。这种自发性的肥胖在很多方面与人类的肥胖症状和成因相似,可能成为研究人类肥胖的实验动物模型。本研究首先对树鼩种群中的正常体重进行调查,确定树鼩肥胖的判定标准,按此标准挑选各级别代表性树鼩,系统观察和检测不同树鼩的代谢性指标(体重、身长、血糖、HbA1c、TC、TG、HDL、LDL)、脂肪组分差异、主要器官病理以及肠道菌群的改变。结果我们确定了自发性肥胖树鼩的标准和分级,初步将树鼩分为正常(平均值±2倍标准差内)、中度肥胖(平均值+2倍标准~平均值+4倍标准差)和严重肥胖(平均值>4倍标准差)三组,挑选的代表性树鼩之间的体重、血糖、HbA1c、TC、TG、HDL、LDL、脂肪体积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度肥胖和严重肥胖树鼩出现不同程度的多脏器组织的受累和病变,随着肥胖程度的加深,病理变化加重;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树鼩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例降低。各项指标、脂肪组分差异及病理和肠道菌群的改变,多方面结果证明自发性肥胖树鼩是符合或接近临床肥胖症状的肥胖动物模型。其次,近期研究发现体内脂肪组织不仅仅是单纯的贮存脂肪、能量储存器官,在调节全身脂肪酸动态平衡的过程中还发挥着分泌调节器官的角色,因此为研究脂肪在树鼩自发性肥胖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对挑选的代表性树鼩脂肪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的方法进行了树鼩脂肪组织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模块与量化肥胖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树鼩脂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可变剪接(AS)的分析,同时对影响肥胖的促炎症分子树鼩IL-6。结果表明翻译、免疫和信号通路相关的三个模块基因差异性表达并与肥胖表型显著相关,KEGG注释表明“核糖体途径”,“溶酶体/蛋白酶体途径”的基因在肥胖树鼩中高表达,还发现酮酸代谢途径在中度肥胖树鼩中高表达,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分解代谢在严重肥胖树鼩中高表达。通过基因在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网络中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确定了 3个核心基因:翻译相关模块中UBA52,免疫相关模块中的AKT1和信号通路相关模块中的LRRK2。进一步分析发现1187个有GO注释、77个有GO注释和1 080条个有KEGG通路注释的脂肪转录组中的可能与脂肪形成和代谢有关的SNP标记;531个可变剪接发生了差异性表达。IL-6基因的系统分析发现,树鼩的IL-6基因与人类和非人灵长类的关系较之大小鼠更接近,对于受体结合的关键位点非常保守,同时数据库中树鼩IL-6受体和信号传导蛋白的记录进一步表明,树鼩中可能存在相似的信号级联反应。综上,本研究对自发性肥胖树鼩进行了系统的评价,从表型、生理生化指标、脂肪组分改变、主要脏器病理改变和肠道菌群改变上系统地描述和评价了模型,显示自发性肥胖树鼩是符合或接近临床的肥胖动物模型。同时,对脂肪差异基因的筛选和探寻,找到了新的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肥胖靶基因。这些研究对树鼩肥胖模型建立、探索肥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为减肥新药及其作用靶点研究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该博士论文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研究组成。第一部分HSP90β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第一章肺腺癌蛋白质组学整合分析鉴定出HSP90β作为潜在预后标志物背景: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尽管研究已经取得了进展,但仍有大量的肺腺癌患者没有可用的靶向治疗选择。由于蛋白质是细胞的功能执行者,肺腺癌的蛋白质组和信号转导的深入表征将为全面了解该疾病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临
研究背景及目的:在我国以及全球,结直肠癌一直是公共卫生健康严重的负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前列。尽管随着肠镜筛查的应用以及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推广,仍有约25%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被诊断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同时,约有50%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疾病进展。传统的手术、放化疗、介入以及靶向治疗等带来的生存获益较为有限,转移性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5%。因此,寻求新的药物治疗是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总生存的关键
背景: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广泛感染人类,引发多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其中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在约98%的鼻咽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EBV的核酸。目前,已有多种EBV毒株的基因序列发表,不同肿瘤来源的EBV毒株携带不同的基因变异。EBV的变异可能在其致瘤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特定类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然而,对与鼻咽癌相关的EBV基因变异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背景:小细胞肺癌是所有肺癌中,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的肺癌类型。本次研究构建并验证了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手术切除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本研究回顾并分析了2000年至2014年间美国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并整合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形成列线图模型。然后,通过
研究目的基于我国河南省林县队列数据,从危险因素暴露、血清分子标志物、口腔唾液菌群三个角度,探讨与上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及死亡风险相关的宏微观因素,为我国高发区上消化系统肿瘤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1.1984年在中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招募了 29,553名40-69岁受试者,基线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家族史、体格检查、合并症、恒牙脱落及口腔黏膜白斑等信息,前瞻性随访,
细胞生命周期的核心是单个亲本细胞完成基因组的复制及平均分配,最终产生两个相同的子代细胞。细胞周期即是成功完成细胞繁殖所需事件的一个周期。CDK1和PLK1作为细胞周期经典激酶,在整个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蛋白质磷酸化及泛素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体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covalent modifications,PTMs)中常见的两种类型,贯穿于细胞周期中。泛素
背景:全球约10%的医药卫生方面的支出用于负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作为DM的一种严重和危险的微血管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在我国,DN患者数量迅猛增加,已成为肾病科常见住院病因,同时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替代治疗的第二大病
背景: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实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5年生存率小于10%,阐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家族是一类Ⅱ期代谢酶,参与异生素化合物和致癌物质的解毒作用。其中,谷胱甘肽转移酶mu-3(GSTM3)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胰腺癌中尚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同一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残耳软骨组织与对侧正常耳廓软骨组织的转录组表达谱,筛选出小耳畸形患者软骨组织中差异表达的RNAs,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非编码RNA的靶基因,通过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功能注释和分析,建立差异RNAs的调控网络。进一步筛选出可能与小耳畸形相关的转录因子和RNA结合蛋白,选择关键基因在残耳软骨细胞中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探索其在天性小耳畸形发病
背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是由过敏原致敏,共刺激因子存在的条件下,2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产生白介素(IL)-5,IL-4,IL-13,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存活和成熟,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IgE合成,进而导致IgE交联和肥大细胞活化引起的气道炎症。目前临床上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重症或难治性哮喘加用抗IgE(奥马珠单抗)治疗,中性粒细胞为主型辅以白三烯调节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了实现支气管哮喘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