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其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深受西方评论家和读者的好评,被誉为“向古典小说致敬”的标志性作品,并获香港第二届红楼梦文学奖和美国首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已被译成英文、瑞典文、日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十几种文字,为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莫言作品的众多译者中,葛浩文是唯一的英译者,也是影响最大的译者。葛浩文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在三十余年的翻译生涯中,他共出版翻译了大陆、台湾及香港等地30多位中国作家的50余部小说,对中国文学翻译及文化传播贡献突出,影响巨大。综上所述,《生死疲劳》英译本理应成为翻译研究的理想文本。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由葛浩文翻译的《生死疲劳》的英译本,旨在为文学翻译提供理论指导,并拓宽格式塔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对格式塔理论及生死疲劳翻译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大致归纳。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介绍格式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发展与应用,包括格式塔质、格式塔意象、格式塔意象重构及整体性和闭合性法则等。第四部分通过分析《生死疲劳》及其英译本的特点,证明该文本蕴含了格式塔质,因此得出结论:格式塔理论比其他理论更加适合用来指导小说《生死疲劳》的翻译研究。第五部分,基于理论阐释和实例分析,探讨格式塔理论五个主要法则在《生死疲劳》英译中的运用。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对全文做出回顾和总结。本文研究结果证明:格式塔理论及其五大法则可以运用在诸如《生死疲劳》一类的小说翻译中,为译者提供理论指导。格式塔理论及其法则为小说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希望本论文能对此领域今后的研究起到可资借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