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Transitivity in Luotuo Xiangxzi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骆驼祥子》及其各个英译本进行研究。本文将选取原著和其英译本Rickshaw Boy作为研究对象,拟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着重分析其原文和译文中及物性分布的差异及其影响,探究作者如何通过及物性过程来反映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该文旨在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到汉语小说语篇的分析中,尝试着对同一体裁的汉语语篇和其英译本进行功能对比,提出一些学者可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并希望能够为汉英小说文本之间的功能对比研究,尤其是《骆驼祥子》的英译研究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骆驼祥子》及其译文的语言和主题。   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骆驼祥子》原文和其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即依据主人公祥子一生中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将小说分为四个部分--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然后以分别抽样的方式抽取文本,并对其作及物性对比分析,而且对主要两类及物性过程做详细、深入的解析。   通过本文的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语篇中及物性分布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分布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语篇体裁、小说主题及写作背景等所导致的。同时,本文通过对具体的数据分析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运用到汉语语篇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该研究为我们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用学角度来分析英汉饮食仿词的生成过程。   仿词是故意模仿某一既有词汇来表达另外意思的新词。由于其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特点,仿词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
本论文以姜秋霞所提出的文学翻译审美过程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为视角,以田汉戏剧译著为例,对戏剧翻译的审美再现进行初步的研究。   戏剧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