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短语动词V+off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短语动词随处可见且用法灵活,英语母语者在各种场合都高频率地使用它。实际上单个英语短语动词可以表达的意义远超一种,英语短语动词的意义尤其是其多义特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过去人们认为短语动词的意义是具有任意性的,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尝试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短语动词的多义性。通过在研究中应用认知语言学中提供的各种概念,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意义已经得到较为全面地研究。然而,动词和小品词共同组成了完整的英语短语动词,大量的研究仅仅关注到了小品词的意义,比较而言,较少有研究同时关注到短语动词中这两个元素的意义,来探究它们是怎样互动并帮助形成短语动词的多种意义的。另外,与up和out等相比,小品词off则较少被关注,而这些研究也没有选取被较少关注的小品词off来进行探索。因此本研究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收集并整理了V+off结构的英语短语动词,尝试从认知的角度系统地分析短语动词多种意义的形成。研究问题为:(1)小品词off以及动词和其组成的短语动词的意义生成中分别存在着怎样的意象图式?(2)小品词和动词是怎样互动并帮助形成短语动词的多义的?研究选取六个短语动词包括get off,cut off,take off,go off,pay off以及turn off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它们是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六个带有off的短语动词,同时它们也具有多义的本质。本文先分别研究了六个动词的意义以及小品词off的意义,再将其结合进行研究分析。短语动词意义的内在整合性以及可分析性得到了证实。研究选取了共600个例句,每个短语动词前100个例句被选出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借助线上词源字典以及朗文当代词典,研究确定了这六个动词以及小品词off的原型意义以及延伸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意象图式,尤其是含有动体,陆标和路径这些要素的空间意象图式,以及概念隐喻和转喻。研究细致地展示了短语动词的内在语义网络,更确切地说,研究展示了动词和小品词off内在的互动融合,从而形成英语短语动词完整而多样的意义。至于研究结果,小品词off的原型意义是分离,延伸意义包括停止,完成和减少。通过将动词的原型意义以及延伸意义和小品词off的原型意义以及延伸意义结合,并且通过展示每一个意义的相关意象图式,研究说明了短语动词每个意义的内在语义网络。人们的具身认知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在人们对短语动词多样意义的理解方面起了本质的作用。研究证明了当人们了解了动词以及小品词的多种意义后,英语短语动词的多种意义是可以被分析出来的,甚至也是可以被预测的。本研究期望能够很大程度上对英语学习者理解和运用英语短语动词产生帮助。
其他文献
《白噪音》是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之一,它描述了美国当代生活以及当代人在后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通过“波与辐射”、“空中毒雾事件”和“‘戴乐儿’闹剧”这三个部分,德里罗展现了当代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小镇生活;除此之外,他还揭示了死亡恐惧无孔不入的强大力量和人们为此所做出的各式各样异想天开的反抗。自《白噪音》1985年首次出版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大多致力于研究其后现代性话题
爱、激情、仇恨、复仇、欲望、孤独以及沟通的无助交织成了玛丽·雪莱丰富的作品主题,同时是她敬畏生命的策略表现,使其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亦是如此。尽管学者对《弗兰肯斯坦》中的被创造物、弗兰肯斯坦和沃尔顿船长这三个人物分别作了深入解析,但三人的生命观却少有人关注。借助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本文试图以主人公的生命观为切入点,剖析此书对生命敬畏的建构。通过三人对生命的态度揭示敬
现代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虚词作为汉语和英语中重要的一类词,一直是研究者们探讨的重要对象。“和”作为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虚词,学界早已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其语法化、字义、词性、句法成分以及对比分析。以往对比研究中,学者在语义及功能上对汉语虚词“和”与英语虚词“and”、“with”作了系列对比研究。以往对比研究大多从语义和功能角度出发,鉴于此,本文从语言结构角度出
“不A不B”构式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高且言简意赅。它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和独特的构式意义,因此在语料中描述、归纳并总结其特征对揭示汉语构式有一定的启示。虽然大多数语言学家从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不A不B”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进行了研究。但是在“A”与“B”的特征,构式义以及与类似构式的对比上还不充分。因此,本文对该构式的产生及演变,构式义及其制约因素,语义类型和语法性质进行了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的《亨利四世》被公认为其历史剧的巅峰之作。一般来说,对本剧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福斯塔夫的人物形象、哈尔王子的个性与成长、历史的展现与颠覆等方面,鲜有学者从柏拉图政治哲学的角度探讨本剧。本文认为,血气与政治是《亨利四世》的重要主题,在剧中莎士比亚通过探索血气对政治共同体的巩固及毁灭,对血气在政治世界中的道德模糊性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且敏锐地洞见了平衡的血气教育对
英语双重谓语(以下简称DP)的句法结构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实际上是两个谓语的融合:由实义动词构成的动词性谓语(第一谓语)来指代主语执行的特定过程,以及由形容词或者名词构成,以同样方式修饰主语的名词性谓语(第二谓语)。它描述该结构的主语在特定动作期间或在该动作开始或结束时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或状态,其结构简单但含义丰富,因此,不同领域的学者皆从不同角度研究过此结构。传统语法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
“V+上”构式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动趋构式历来备受关注。以往研究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种研究视角对“V+上”构式进行探讨。共时研究着重探讨了“V+上”构式的基本语义、延伸语义、句法语义限制条件以及与其他趋向补语的对比,而历时研究则主要探讨了“上”与“V+上”的起源与发展。但是,以往研究主要采取的是内省法,而缺乏基于语料库的跨语言定量分析。本文将对“V+上”构式在汉、英、俄、日语中对应结构进行探索,
班级是学校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单元,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受教育的综合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班级管理也不断进行新方法的尝试和探索,但是不少方面仍然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这对班级管理效率提升形成一定困扰。因此促成班级管理一些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并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变化,提升班级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本次研究的目的。结合自身情况,本文选择了重庆市XX
《科利奥兰纳斯》作为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也是最后一部罗马剧,完成于1608年左右,取材于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希腊名人传》。与其他三部罗马剧相比,该剧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学者认为此剧“不受大众喜欢,读者多为学者或学生”,该剧的研究话题也大多立足于政治、女性、权利以及伦理价值等方面。目前还尚未有学者用狂欢理论分析《科利奥兰纳斯》,尤其是该剧的狂欢如何揭示不同政治体制碰撞下,个人英雄主义向自由平
对儒士道德人格的研究在于中国古代儒家将自我的生命作为学问的对象,使个体生命本身成为道德实践的过程。本文对儒士的道德人格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儒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是如何演变生成的,儒士道德人格的特质主要集中在德行与德性的融合中,儒士道德人格实现这一完整的过程。东周以降,儒士作为一特定群体逐步从士人当中演化出来,儒士一方面承继了士人在“事”、“学”、“族”多种社会功能中扮演着的重叠角色,另一方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