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麓山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是长沙发展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长沙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把握居民群体、学生群体、游客群体对麓山景区的地方感,本文基于前期地方感的相关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案例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居民、学生、游客三类群体地方感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测度三大群体地方感特征,并探讨居民、学生与游客三类群体对麓山景区地方感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与麓山景区相类似的开放型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居民、学生、游客三类群体的地方感在地方认知、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并运用SEM对其进行细微的测度。居民与学生对麓山景区已经形成地方认同感,并且部分居民形成地方根植感,游客对麓山景区的地方感还停留在功能依赖上;居民群体更侧重于游憩空间,学生群体更侧重于文化氛围,而游客群体更侧重于直观审美,同时居民与学生更在乎地方原真性,游客更在乎地方整体感觉;不同群体的地方依赖感与地方认同感对其生活方式、空间利用方式、环境保护行为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不同群体的不同身份背景特征会影响其地方感,居住时间越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景区越熟悉地方感越强,同时到访景区的目的与到访景区的频率也会影响其地方感;麓山景区对外开放但界限封闭的独特空间形态也会对各类群体地方感产生影响。 第三,在人本主义理论下,对开放空间的地方情感研究逐渐加强,作为公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型景区有必要提升其休闲游憩功能。针对开放型景区空间活力不足、公共设施缺乏等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从营造空间活力以及完善服务体系入手提出开放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