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成人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分层预后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C-KIT基因在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0-50%,且预后较差,往往导致较低的CR持续时间及整体生存率。对于白血病的“二次打击”学说,仅仅发生RUNX1-RUNX1T1融合基因突变是不能够直接导致白血病的还需要与第一类突变共同作用,C-KIT是第一类突变中的一个重要的突变。虽然,C-KIT被公认为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因素,但临床患者的预后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为此本研究收集了54例伴有C-KIT突变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成人AML患者初诊时的临床资料,通过对C-KIT突变功能域、C-KIT突变负荷以及除C-KIT以外其它伴随突变三个层次进行预后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1、收集病例资料200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初治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并伴随C-KIT基因突变的AML患者共54例。资料从医疗记录中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伴随突变、C-KIT基因突变类型等基本资料,通过对C-KIT突变功能域、C-KIT突变负荷以及除C-KIT以外其它伴随突变三个层次进行预后分析。2、治疗方案54例患者按照成人AML指南,基础的治疗方案为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3+7”方案),并且在发生第一次缓解后进行大剂量阿糖胞苷3~4个疗程的治疗(3 g/m2,每12 h 1次,6个剂量),部分病人联合采用地西他滨治疗。如果患者经济状况允许且有意愿将对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评估指标总生存时间(OS)定义为确诊开始至因其他原因引起死亡之间的时间(如果是失访患者我们将选择最后一次随访截止时间)。无病生存时间(DFS)是指从缓解开始至第一次肿瘤复发/转移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受试者死亡之间的时间(如果是失访患者我们将选择最后一次随访截止时间)。复发(RP)是指患者外周血或骨髓血中的原始细胞占比再次>5%或在达到第一次缓解后的任何髓外部位发生复发。完全缓解(CR)的标准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版)》,所有治疗患者的相关白血病症状以及体征都完全同于正常人,红细胞与巨核细胞系正常,骨髓原粒细胞I型+II型/原单+幼单核细胞≦5%,无髓外白血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白细胞分类中未见白血病细胞。4、确定二代测序、Sanger一代测序确定伴随突变以及C-KIT突变类型提取患者骨髓标本DNA,通过普通PCR法进行扩增。扩增得到的产物送往北京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并进行二代测序或Sanger一代测序,测序结果的比对参照NCBI基因库序列;5、选择C-KIT-D816V/Y以及N822K突变类型的样本进行dd-PCR由测序得出C-KIT基因突变类型,选择C-KIT-D816V/Y以及N822K突变类型的样本43例进行微滴式数字PCR,探针序列见下方材料与方法,通过dd-PCR技术检测C-KIT基因突变负荷。6、将54例伴随C-KIT突变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患者按照功能域分为两组E17对应Tyrosine kinase 2 domain,E8、E9对应Extracellular domain,据此分为两组。7、将除C-KIT基因突变以外其它伴随突变按照功能分类将54例患者的其它伴随突变进行功能分类分为增殖、分化以及表观遗传基因三组。8、通过dd-PCR定量检测突变水平根据ROC曲线约登指数确定43例患者初诊时C-KIT基因突变负荷的界值,据此将43例患者分为C-KIT基因突变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结果:1、将54例患者按照初诊时C-KIT突变不同功能域分为Tyrosine kinase 2domain和Extracellular domain两组,比较两组的5年生存期(OS)、5年无病生存期(DFS)以及发生第一次复发(RP1)、第一次缓解(CR1),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2、将其它54患者其它伴随突变按照功能分类,显示表观遗传类基因组5年OS:P=0.040,5年DFS:P=0.010,即初诊时发生伴表观遗传类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3、对54例患者初诊时的其它伴随突变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伴随ASXL1突变对其预后有统计学意义(5年OS:P<0.001;5年DFS:P<0.001),即初诊时伴随ASXL1突变是伴有C-KIT基因突变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的不良影响因素;4、将54患者中的43例AML患者初诊时的骨髓DNA样本进行dd-PCR,其C-KIT基因突变结果根据ROC曲线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49.39%)分为高低水平两组,比较两组的5年OS、5年DFS以及RP1,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OS:P=0.005;DFS:P=0.006;RP1:P=0.023),即初诊时C-KIT基因突变负荷是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因素,高水平患者生存期短且易发生复发;5、将C-KIT突变功能域、除C-KIT以外其它伴随突变功能分类以及C-KIT突变负荷分别分析其组间临床特征,结果表明表观遗传基因组以及增殖组相对于分化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P表观VS分化=0.023;P增殖VS分化=0.008)。结论:1、对于伴有C-KIT基因突变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成人AML患者,初诊时C-KIT基因突变负荷对患者总生存及临床复发有显著影响,可为临床评估预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重大意义。以及,其伴随ASXL1突变或表观遗传基因类突变可能有更差的预后。2、将除C-KIT以外其他伴随突变按照功能分类,表观遗传基因组以及增殖组相对于分化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GATA2(rs2335052、rs78245253)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发病风险的关系;比较GATA2(rs2335052、rs78245253)基因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AML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水平及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比较不同基因型AML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明确GATA2(rs2335052、rs78245
目的: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最常见的类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CML)和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 Phocytic leukemia,Ph+AL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TKI)的问世,已经彻底改变了CML的治
目的:研究膜蛋白CD109在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不同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从AML患者原代细胞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G-1a两方面研究CD109在干祖细胞不同细胞群体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USP13的表达水平及miR-130b-3p靶向USP13对乳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以及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USP13的表达水平。构建USP13过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CF-7,然后用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生物信息学预测并构建miRNA mimic与其靶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共转染细
目的:通过对本院2015-2020年初发AML患者临床样本的收集,回顾性分析了伴有TP53截短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意义,并且从细胞水平对Δ107p53这一新型p53截短体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以期探讨p53截短体对AML患者的影响,进而为AM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AML患者临床病历的收集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243例(M3除外)初发AML患
目的:CEBPA基因突变是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中常见的突变。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CEBPAdm)的AML已经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亚型,但对于CEBPA单等位基因突变(CEBPAsm)AML患者的预后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初诊的CEBPAsm AML患者的基因突变、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1.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初发CN-AML患者的34种基因突变2.初发CEBPA基因
目的:探讨伴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ITD突变情况;分析伴RUNX1-RUNX1T1阳性患者中FLT3-ITD突变阳性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伴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FLT3-ITD突变情况收集296例初发AML患者(包括89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和207例NC-AML患者即正常细胞遗传学患者)的骨髓血标本
目的:随着一种新的疾病特异性预后评分(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疾病特异性预后评分称为BMS-Score)的发表,以阐明小细胞肺癌伴随脑转移接受全颅放射治疗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与其他先前发表的三个的预后指标进行比较,验证新提出的BMS-Score评分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全颅放射治疗的451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CF18在乳腺癌糖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构建TCF18真核表达载体和稳定低表达乳腺癌细胞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葡萄糖摄取、乳酸生成、ATP水平检测、细胞增殖、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免疫共沉淀(co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研究TCF18对糖酵解相关基因葡萄糖转运蛋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Ezrin蛋白是否调控YAP和PD-L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浸润和转移的机制。方法:1.收集16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样本及16例正常肺组织样本,构建了3个组织芯片,共180个样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zrin、YAP、PD-L1的表达情况。2.通过western-blot检测A549、H1299、H520三种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