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GATA2(rs2335052、rs78245253)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发病风险的关系;比较GATA2(rs2335052、rs78245253)基因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AML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水平及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比较不同基因型AML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明确GATA2(rs2335052、rs7824525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ML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1、GATA2(rs2335052、rs78245253)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与AML患病风险的关系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59例AML住院患者初诊时骨髓样本及30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样本,提取样本DNA。针对两个多态性位点分别设计引物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AS-PCR扩增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凝胶成像系统拍照读取结果。根据结果进行基因型分型,分型后各基因型随机抽取5个样本(GATA2 rs78245253 G/G基因型仅有3个样本),共28个样本通过PCR扩增GATA2基因第3外显子(共741 bp)。扩增后测序验证分型的准确性,比较两个位点不同等位基因在AML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分布有无差异。2、GATA2(rs2335052、rs78245253)不同基因型AML患者之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收集AML患者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浓度、疾病分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羟丁氨酸脱氢酶(HBDH)水平、WT1基因表达水平、β2微球蛋白、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突变等。分别对两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AML患者以上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及比较。3、GATA2(rs2335052、rs78245253)不同基因型AML患者之间化疗反应和复发情况的比较通过查阅病例获知AML患者各自的化疗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后是否达完全缓解(CR)以及达CR后是否出现复发(RP),比较两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AML患者在化疗用药方案上有无差别,以及化疗后CR和RP情况。4、GATA2(rs2335052、rs78245253)不同基因型AML患者之间生存情况的比较通过查阅病历和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总体生存情况及无病生存情况。总生存期(OS)定义为从确诊开始至随访结束日或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无病生存期(DFS)定义为从第一次达CR开始至第一次骨髓形态学复发或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比较两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AML患者总体生存及无病生存时间。结果:1、159例初发AML患者中,GATA2基因rs2335052 GG基因型55例(34.6%),GA基因型82例(51.6%),AA基因型22例(13.8%),而300例健康对照组中,GG基因型131例(43.7%),GA基因型133例(44.3%),AA基因型36例(12.0%);159例初发AML患者中GATA2基因rs78245253 C/G基因型有18例(11.3%),其余为rs78245253 C/C基因型,rs78245253 C/G基因型也存在于29例(9.7%)健康对照者中,此外,300例健康对照者中rs78245253 G/G基因型有3例(1.0%)。并且159例初发AML患者中,GATA2 rs2335052等位基因G频率为60.4%,A的频率为39.6%;GATA2 rs78245253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94.3%,G的频率为5.7%。而300例健康对照组中,GATA2 rs2335052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是65.8%、34.2%;GATA2 rs78245253等位基因C和G的频率分别是94.2%、5.8%。随机抽取28个样本的DNA直接测序结果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健康对照组中GATA2 rs2335052和GATA2rs78245253基因型分布服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分别为0.984,0.519)。此外,我们研究的初发AML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年龄(P=0.251)、性别(P=0.707)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均衡可比,并且这些参与者都来自中国。2、AML患者根据GATA2 rs2335052基因型分组,GATA2 rs2335052 G/A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G/G基因型(P=0.001)。GATA2 rs2335052三组基因型之间的其他临床表型和血液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5)。GATA2基因rs78245253 C/G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除了LDH水平和KRAS基因突变率外,两组之间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78245253 C/G基因型与较高的LDH水平(P=0.042)和较高的KRAS基因突变率(P=0.005)有关。3、GATA2基因rs2335052 G/G、G/A、A/A三种基因型患者化疗后达CR者分别为44例(80%),71例(86.6%),17例(77.3%),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5,分别为0.303,0.458,1.000),这三种基因型患者达CR后出现RP者分别为10例(18.2%),25例(30.5%),4例(18.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125,分别为0.105,0.253,1.000)。141例rs78245253 C/C型患者化疗后CR 117例(83.0%),18例C/G型患者化疗后CR 15例(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中C/C型患者达CR后出现RP者有34例(24.1%),C/G型患者达CR后出现RP者有5例(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1)。4、在共显性、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下,GATA2 rs2335052位点不同基因型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344,0.212,0.277),其不同基因型间DFS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435,0.272,0.734)。而经Log-rank检验,GATA2 rs78245253 C/G和C/C两组基因型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C/G组患者总生存率低于C/C组患者,提示等位基因G可能是预后的危险因素。携带rs78245253 C/G基因型患者的3年OS率为14.6%,而携带rs78245253 C/C基因型患者的3年OS率为33.7%。但rs78245253两组基因型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年龄(≥60岁和<60岁)和性别两因素进行校正,结果显示rs78245253位点G等位基因是AML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预后因素,CG型患者死亡的风险高于CC型患者(HR=1.889,95%1.037~3.440)。结论:1、GATA2 rs2335052 G和rs78245253 C为其主要等位基因,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差异与AML发病风险均无关。2、GATA2 rs2335052等位基因A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GATA2rs78245253等位基因G与血清LDH水平及KRAS基因突变率均呈正相关。3、GATA2 rs2335052和rs78245253多态性位点与化疗敏感性及达完全缓解后的复发无关。4、分析159例患者生存情况,GATA2 rs78245253 C/G组患者OS率低于C/C组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和性别两因素校正后,结果显示rs78245253位点G等位基因与AML患者预后有关,CG型患者死亡的风险高于CC型患者,提示等位基因G可能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目的:筛选并评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发病新的候选易感基因。方法:1、家系调查和样本采集: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确诊的302例初发骨髓增生性肿瘤(MPN)患者的基本信息及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经询问家族史筛选出了一个中国的MPN家系,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从先证者入手,调查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以及家族中各成员的患病情况并绘制系谱。并收集家系所有成员的毛囊组织及外周血标本。2、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提取3例同胞ET患者和3例健康同胞的毛囊组织样本DNA,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从而获得6例样本的原始数据。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过滤筛选,获得潜在的易感基因。3、易感基因的筛选与评估:通过sanger测序在该ET家系中验证筛选出的种系变异,并且查询数据库人群样本中候选变异的变异频率。同时基于我们收集的MPN患者样本,通过sanger测序对我们收集的301例MPN病例进行筛选,评估筛选出的种系变异与ET的关联性。结果:1、此家系涉及两代成员共22人,其中男7人,女15人,共有4例ET患者,其中有3例均携带JAK2 V617F基因突变,1例携带CALR基因突变。家族中其他健康成员共18人,其中4人拒绝配合此项研究,参与研究的成员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及文献查询,我们共留下了3个可能致病的候选胚系变异,其中有1个截短突变,即FMO3 c.591_592del(p.Cys197Ter),以及2个错义变异,即FMO3 c.594T>A(p.Asp198Glu)以及STK11 c.1088C>T(p.Thr363Ile)。3、通过sanger测序在该ET家族的患者及健康成员中对上述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在6例同胞中,3例ET患者均携带这三种罕见变异,而其他3例健康同胞均未携带这三种罕见变异。而在其他成员中,Ⅲ-13同时携带这三种罕见变异,而Ⅲ-12仅同时携带FMO3 c.591_592del和FMO3 c.594T>A,其他剩余的家系成员均未携带这三种罕见变异。4、通过查询数据库人群样本中候选变异的变异频率,我们发现STK11c.1088C>T、FMO3 c.591_592del和c.594T>A在Ex AC_ALL中的变异频率分别为0.009%、0.02%,在Ex AC_EAS中的变异频率分别为0.12%、0.24%。而基于我们收集的MPN患者样本,包括7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132例ET患者、2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以及73例不能明确疾病分类的MPN患者。通过sanger测序对301例病例进行候选变异的筛选,检测结果显示301例病例中STK11c.1088C>T均为阴性,而有2例伴随初发JAK2 V617F基因突变ET患者和1例CALR基因突变ET患者同时携带FMO3 c.591_592del和FMO3 c.594T>A。这两个罕见变异在我们收集的MPN患者中的变异频率均为1.0%,然而它们在散发ET患者中的变异频率为2.27%。显而易见的是FMO3 c.591_592del和FMO3 c.594T>A在散发ET患者中的变异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6)。结论:胚系突变FMO3 Cys197Te是ET发生的新的遗传易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