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效益最优的大型综合医院路内停车泊位设置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作为城市中具有诊治和急救功能的机构,它的交通吸引性强,院前车流结构复杂,在高峰时期经常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急救车辆和就诊人员的到达。大型综合医院院前有大量的停车需求,大部分停车者为就诊者,他们对步行距离较为敏感,当院内停车泊位已满时,停车者就会选择院前的路内停车。车辆的驶入驶出会给过境车辆带来延误,也增加了机非冲突,给非机动车的安全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如果无空闲泊位,部分车辆还会发生巡游,这都会加重交通拥堵。因此设置合理的停车泊位对维持院前道路畅通、减少过境交通流延误、保证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大型综合医院和路内停车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院前交通流依据交通需求分为了五类。接着对停车带的布设方式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说明,阐述了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具体影响。然后将院前停车系统的交通参与者划分为经营者、无关驾驶者和停车需求者三类,同时考虑三方效益建立了停车系统规划目标函数,在稳态条件、流率约束、停车需求、服务水平和道路空间的约束下,构建了基于综合效益最优的停车供给模型,并把模型分为了短期和长期两类。随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当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时,实现效益最优的最佳停车费率和最佳泊位容量。最后本文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分别在短期停车费率可变和长期泊位数量可变的情况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短期情况下,通过对停车费率的有效定价能够使综合效益提升65%,院前车辆行驶速度提升14%;长期情况下,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停车费率,通过调整泊位数量,综合效益最优可以提升85%。
其他文献
在人类交流表达的过程中,语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幼儿阶段是个人发展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开展丰富的语言交流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挖掘语言潜能,使幼儿掌握丰富的知识,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讨论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以供相关
如今我国跨海工程蓬勃发展,跨越能力最强的悬索桥成为了第一选择,而如何实现其跨径的突破也成为了最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悬索桥跨径的提升势必会导致主缆索股重量的大幅增加。由于国内主缆架设施工惯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法(PPWS法),这无疑对索股运输和牵引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空中编缆法(AS法)是直接在现场编丝成缆的施工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悬索桥中仅有香港青马大桥一座采用了AS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受冻融侵蚀影响的区域分布广泛。开展严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长期性能研究,有助于解决严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运营领域重大理论和核心共性技术问题,对进一步提升严寒地区桥梁基础设施建管的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钢-混组合桥梁的栓钉抗剪连接件在冻融循环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首先进行栓钉抗剪连接件及其原材料的冻融循环试验,本文依据不同冻融次数(0/50
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是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高速铁路信号基础设备,主要用作列车的占用检查,地车通讯和断轨检查。其电路的稳定性对于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与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结构由发送器、接收器、电缆等部件构成。由于轨道电路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易受到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时常有故障发生,需要人为进行巡检。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依靠移频信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因此对移频信号的
地铁凭借其便利性和高效率能有效分担交通压力,已成为城市交通的战略骨干和城市现代化的标志。近年来地铁线路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地铁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入不敷出”依然是普遍状况。“充沛的客运量”是从根本上解决地铁盈利难题的关键要素,其不仅是客运收入的重要保障,还能提高地铁附属资源的商业价值,更是地铁存在意义的证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能保障地铁获得丰沛的客流量,促进地铁可持续发展。以往关于
以往研究大多认为降雨入渗是造成斜坡地段红层填料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对因排水管堵塞引起的路基病害并没有引起重视,且以往研究中多采用二维渗流模型,并不能真实反应路基内的三维渗流场和路基边坡的三维破坏形式,因此有必要研究排水管堵塞对斜坡地段红层填料路基三维渗流场以及路基边坡三维破坏范围的影响。本文以成安渝高速公路斜坡地段红层填料路基发生空间曲面式沉陷破坏为背景,分析了斜坡地段红层填料路基病害发生机理,通
随着大跨度公路悬索桥的广泛应用,其结构形式常采用漂浮或半漂浮体系,因而具有整体结构柔度大、刚度小的特点,在随机风、车流等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纵向振动(如风-车-桥耦合振动)的问题非常突出。而目前关于运营期间随机风、随机车流荷载联合作用下主梁纵向振动及合理减振措施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研究大跨度非对称公路悬索桥加劲梁的纵向运动特性及约束措施是必要的。为了研究随机风、随机车流荷载联合作用下大跨公路悬索桥的
实时、准确、可靠的行程时间信息能直观反映城市路网运行状态,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智慧出行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的重要支撑。城市道路网作为开放性路网,车流会受到车辆随机到达离开、信号控制方案等众多因素影响而呈现明显的间断流特征,导致城市道路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相较于高速公路、快速路等连续流设施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充分考虑间断流特征,基于车牌识别数据构建了一套新的城市道路行程时间估计方法。具体研究如下
山区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其地质环境更加复杂,地质条件也更加脆弱,山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道路工程建设等,这些工程建设与当地地质环境相互影响就可能导致山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人类活动愈频繁,山区地质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就愈大,山区地质灾害就愈频发,对道路安全的威胁也就愈发显著。所以,基于GIS对某个山区案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及应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该山区地质灾害防治
“瓶颈”结构普遍存在于大型人员密集场所中(如出口、楼梯、狭窄通道等),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建筑内的“瓶颈”起到了连通建筑空间的作用,但一旦发生紧急灾难事件,它们成为疏散人员的阻碍。大量人员拥堵在瓶颈前可能会导致疏散效率的降低,造成碰撞、跌倒和踩踏等人身伤害。为此,本文从模拟仿真与可控实验两个方面探究了狭窄瓶颈处行人的转向行为和携带行李对行人流特性与疏散效率所产生的影响,针对房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