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真菌病是指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以及酵母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指(趾)甲感染性疾病,涉及到甲床、甲板和甲的周围组织,其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易反复发作。病原菌以致病性皮肤癣菌最常见,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约占90%[1],其次是念珠菌属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感染初期主要影响患甲外观,患者无不适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甲板会变形,感染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2],给患者的精神状态、情绪、心理、社会及家庭活动等均产生了负面影响[3-6]。常见皮肤科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有业界公认的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但甲真菌病在国内外尚没有统一标准可以用来指导临床医生评估甲真菌病的严重程度、提供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程、判断预后。OSI评分系统简单、便捷,易于临床医生的日常应用,但在指导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疗程尚无研究。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比特比萘芬连续治疗降低了不良反应率[7]、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为明确OSI评分系统在指导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真菌学疗效,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研究。目的:探索OSI评分系统指导不同疗程的伊曲康唑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适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诊断为远端侧位甲下型真菌病(DLSO)的患者,年龄在18岁~60岁,男女不限。真菌直接显微镜检孢子(或菌丝)呈阳性或/和真菌培养呈阳性的患者,自愿参加且能按时随访者;对唑类药物无过敏史;1个月内无外用抗真菌药物及6个月内无系统口服抗真菌药物。对收集的患者进行甲真菌病临床指数评分(SCIO)和甲真菌病严重度指数(OSI)评分,最严重的靶甲按OSI评分系统严重程度分度,治疗组轻、中、重度分别给予伊曲康唑(斯皮仁诺)间歇冲击疗法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4个疗程,对照组轻、中度给予伊曲康唑(斯皮仁诺)间歇冲击疗法治疗4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尤其是治疗结束24周和48周)的评分、临床疗效和真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收集136例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患者,完成治疗与随访的114例,发病年龄21?60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60例。114例患者治疗前真菌直接镜检阳性97例(85.09%),真菌培养阳性86例(75.44%),其中红色毛癣菌74例(86.05%)、紫色毛癣菌7例(8.14%)、须癣毛癣菌4例(4.65%)、酵母菌1例(1.16%)。根据OSI评分系统对患甲进行分度:轻度40例(35.09%)、中度42例(36.84%)、重度32例(28.07%),其中治疗组74例(64.91%),轻度20例(27.03%)、中度22例(29.73%)、重度32例(43.24%),对照组40例(35.09%),轻度20例(50.00%)、中度20例(5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OSI评分和SCIO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有效率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轻、中、重度分别是6例(30.00%)、8例(36.36%)、12例(37.50%),对照组轻、中度分别是10例(50.00%)、9例(45.00%)。治疗结束24周时,治疗组轻、中、重度分别是15例(75.00%)、15例(68.18%)、20例(62.50%),对照组轻、中度分别是17例(85.00%)、15例(75.00%)。治疗结束48周时分别是:治疗组轻、中、重度:18例(90.00%)、18例(81.82%)、24例(75.00%),对照组轻、中度分别是:19例(95.00%)、18例(90.00%),重度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低于轻、中度患者。真菌学疗效在治疗结束24周时治疗组真菌学痊愈轻、中、重度患者分别是13例(65.00%)、16例(72.73%)、23例(71.87%),对照组轻、中度分别是16例(80.00%)、15例(75.00%)。治疗结束48周治疗组真菌学痊愈轻、中、重度患者分别是15例(75.00%)、15例(68.18%)、20例(62.50%),对照组轻、中度分别是17例(85.00%)、16例(80.00%),甲下癣菌瘤或角化过度>2mm的患者出现复发。临床有效率、真菌学痊愈率在不同时间段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重度与治疗组轻、中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轻、中、重度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在治疗结束24周、治疗结束48周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8周与治疗后24周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下癣菌瘤或角化过度>2mm患者主要集中在重度24例(92.31%),其临床有效率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24周、治疗结束48周分别是:6例(18.75%)、12例(46.15%)、16例(61.54%),真菌学痊愈患者在治疗结束24周、治疗结束48周分别是:18例(69.23%)、14例(53.85%)。临床有效率在治疗结束24周与治疗结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48周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和真菌学痊愈率在治疗结束24周与治疗结束48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肝酶异常1例,口渴便秘1例,轻度胃肠道不适2例,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OSI评分系统指导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2、3、4个疗程治疗轻、中、重度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是有指导意义的,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