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优良品种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玉米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不能满足现代玉米生产对品种更新的需求,通过早代测定和定向选择,可加快世代进程,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因此,本研究以来自于阿单9号的54个S2代株系和22个S4代株系,根据杂种优势模式,选择郑58、昌72和P178作为测验种,分别组配的108个S2测交组合及44个S4测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四川双流和雅安进行试验,分析其主要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及其在不同世代间的变异规律,探讨产量杂种优势和SCA间的相关性,为早代杂交组合及自交系定向选育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3种不同方法对不同世代组合主要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S2和S4代不同株系与同一测验种配制的组合产量SCA效应值大小及正负方向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按杨氏简法单一测验种算法获得的S4组合产量和百粒重SCA的变异范围比S2大,其余方法和其他性状表现各异;就3种方法计算的产量SCA效应值大小来看,杨氏简法单一测验种算法多数组合较高,其次是杨氏简法,Sprague法较低;用杨氏简法单一测验种算法得到的产量SCA效应值在世代间表现明显规律,即S2代产量SCA较大的组合,其衍生的S4组合中出现较高产量SCA组合的概率较大;而S2代产量SCA较低的组合,其衍生的S4组合中出现较高产量SCA组合的概率则较小表明杨氏简法单一测验种算法产量SCA效应值可以作为选择早代组合的指标。2.对不同世代组合单株产量对照优势分析表明,不同S2和S4株系,与2个测验种配制的组合产量杂种优势表现不一致。来自于不同S1株系的S2代组合中,郑58系列组合杂种优势的平均值变幅为-4.02-9.60,昌72系列组合平均值变幅为-6.21-14.74,综合来看,A9-5系统整体表现较好,A9-4较差,A9-2中等;而在S4代组合中,郑58系列组合杂种优势的平均值表现较低,变幅为-7.63-10.04,P178系列组合平均值则总体表现较高,变幅为10.62-28.12,表明以P178为代表的PN群自交系与A9系列株系间有可能是较好的杂种优势模式。另外,S2代产量对照优势较大的组合,在其衍生的S4组合中,选育出杂种优势较高组合的概率较大,反之亦然。3.株高和穗位高变异分析表明,绝大多数S4代组合株高和穗位高变异系数小于相应S2代组合变异系数,本研究的22个S4代组合中仅有1个组合株高变异系数和4个组合穗位高变异系数大于相应S2代组合,说明早代组合群体整齐度随选择世代的增加而增加。此外,群体整齐度对S2代组合杂种优势影响显著,而对S4代组合影响则不显著,对2种杨氏简法计算的产量SCA效应的影响也有类似结果。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世代组合产量SCA与杂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世代间,同一测验种组配的组合其产量杂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仅有杨氏简法单一测验种算法的产量SCA效应呈显著正相关,其余算法的产量SCA效应相关性不显著。分析认为,在进行早代组合选择时,直接以产量杂种优势为指标最可靠,其次是杨氏简法单一测验种算法产量SCA效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