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叔本华对康德“无利害”美学思想的批判继承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无利害”作为美学中有关审美态度的重要理论命题,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首次提出并影响了近现代西方美学关于审美态度的讨论与发展。这一命题强调了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审美愉悦,是和审美主体自身的任何欲望、功利观念没有关系的,同时也和审美客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功用利益无关,人们是在不涉欲念和利害计较、不含目的的、纯粹的审美鉴赏活动中获得的情感愉悦。而在康德之后的、现代美学过渡时期的、推动哲学思潮从理性主义向意志主义转折的主观唯心论者——叔本华,在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思想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意志哲学理论,从纯粹的审美直观角度进一步继承了无利害的相关美学思想,只是与康德不同的地方在于,叔本华对哲学美学的思考是站在绝对的非理性层面上展开的,并且结合自己意志哲学和悲观主义在艺术审美的美学层面上提出了艺术具有救赎人类缓解痛苦的哲学美学价值,对之后西方近现代主观唯心主义的主体论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审美无利害”这一美学思想为线索,探讨叔本华与康德在全然不同的哲学基础下对同一美学命题的相关解读,以此揭示叔本华主观意志哲学下美学的重要意义,不止是人们单纯地欣赏美产生愉快的情感,更关键地是美学承担着拯救哲学的责任,艺术审美起着超越生命意志、救赎人生痛苦的重大作用。然而,“无利害”的美学思想并不是起于康德,即我们要想对这一命题有追本溯源的考察,应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经开始了对美的本质的思考,关于美善的讨论中夹杂着利害关系的论述。故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已经确定,即围绕“无利害”的美学思想,先从古希腊、中世纪到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家的相关哲学美学讨论中寻找蛛丝马迹,整理对美的不同角度的分析观点,从美对形而上、神学、宗教力量的依赖,到十八世纪的关注主体自身、于感性情感方面探讨美的不涉利害的问题,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美学思想前后的发展变化。到叔本华与康德“无利害”美学思想的批判讨论时,本文重点选取了二人在艺术审美问题上有关“无利害”思想的讨论,对审美活动中的纯粹性、无利害性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到叔本华对音乐高度热爱重视的美学思想,文中对康德艺术问题的探究也主要集中在音乐上,以此从音乐审美的角度观看叔本华对康德“无利害”思想的批判继承,思考二人不同哲学背景下对艺术音乐的不同审美价值判断,揭示叔本华的艺术理论对哲学意志上的盲目追求的解脱之用。在叔本华对艺术有救赎人生的作用的讨论下,本文期望能够从音乐角度尽量客观全面地考察叔本华审美的哲学体现,把握艺术审美对摆脱人生痛苦、实现人生自由的内涵。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面对日益复杂的战争环境,直升机以其良好的机动性能和杰出的超低空作战能力,逐渐成为现代立体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由于直升机飞行高度较低,飞行速度较慢,面临的地形环境复杂多变,较强的地杂波会严重影响雷达对地面目标的检测,针对直升机载平台下的杂波建模工作和直升机载雷达杂波抑制研究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主要研究直升机载雷达的杂波建模和信号处理问题,首先介绍了直升机载平台下的杂波建模方法,针对不同地形下的杂
学位
学位
学位
陡路坡遗址是一处地处山西吉县清水河河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该遗址发现于2009年并进行了发掘。遗址正式发掘了两处探方,发掘总面积为1250平方米,地层共分为10层,出土了大量的动物化石,主要埋藏在砖灰色夹黄斑土层和砾石层中。出土遗物共计1541件,其中动物化石1539件,石制品2件,本文主要研究出土的动物化石。经过仔细的整理和加固后,可鉴定标本共109件,可以明确鉴定到科以下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支柱,是我国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体育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保障。以此对体育特色小镇在地理视域下的分布特点进行整理分析,可以为合理规划小镇的分布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主要研究是针对国家级体育特色小镇来进行,以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相关软件加以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对其分布特点、聚集区域进行可视化处理,同时采用地理探测器来分析造成
狄是春秋时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的部族的统称,春秋前期,只有狄的记载,后来才相继出现白狄、赤狄、长狄等细化称谓。白狄,又作白翟,早期活跃于陕北,曾长期与秦君同州,处晋国之西。《左传》、《春秋》等先秦文献中有多次关于它的记载,时间是从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至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因此本文第二章对明确记载白狄的材料进行了统计,并对一些模糊的史料进行辨析,挖掘出了更多关于白狄、赤狄和姜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