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细小病毒成纤维细胞适应株的培育及细胞适应的分子基础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细小病毒病,俗称“小鹅瘟”,是危害雏鹅的一种主要疫病,流行于世界上主要的养鹅国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目前归为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目前,对GPV致病的分子机理的认识还很不清楚,这与GPV不能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上良好增殖不无关系。GPV强毒株在鹅胚上能够很好的复制并能致死鹅胚,但却不能在鹅胚成纤维细胞中良好增殖,这也限制了深入探究GPV与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本研究旨在培育一株能够在鹅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良好的适应株,并对细胞适应的分子基础进行了分析揭示,为今后深入探索GPV复制及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一、鹅细小病毒鹅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株的培育SYG61v是一株对鹅胚高度适应的GPV弱毒疫苗株。为了在尽可能短的传代时间内培育出对GEF高度适应的GPV毒株,本研究以SYG61v作为传代的起始亲本株,在GEF原代或次代细胞上连续盲传40代次。研究结果显示,SYG61v病毒株传代至40代次,已经能很好的适应GEF,感染后72h,GEF上已经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表现为胞质内颗粒物增加、细胞肿胀、边界粗糙,直至崩解脱落。为区分于传代前的亲本株SYG61v,对传代至40代次的病毒用SYG61v-C40表示。以Rep蛋白多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显示,在接种细胞适应株之后72h,在细胞核内可以检测到明亮的荧光,而对照组GEF无荧光信号。绝对荧光定量PCR显示,在20代次的细胞裂解物中,病毒基因组拷贝数可达到最高水平,约2.4×109/ml,并在随后代次中略有下降,维持在约5.4×108/ml水平。对SYG61v-C40适应株的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测定表明,其TCID50达到2×106.69/ml。为了进一步评价适应毒对雏鹅及鹅胚的致病性,将SYG61v-C40细胞裂解液与其亲本病毒SYG61v分别接种9日龄易感鹅胚和2日龄雏鹅。结果显示,SYG61v-C40接种的9个易感鹅胚,平均死亡时间达211h,而SYG61v接种的鹅胚在97h即可致死全部鹅胚,表明SYG61v-C40对鹅胚的致病力已经明显下降。对SYG61v-C40接种的雏鹅无一死亡,其7天和21天的体重分别达到0.258 kg和0.657 kg,略低于同期对照组的体重0.288 kg和0.690 kg,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表明SYG61v-C40细胞适应株对雏鹅仍表现为轻微的致病性。二、GPV鹅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株SYG61v-C40基因组定序和比较分析SYG61v-C40细胞适应株基因组中哪些元件的改变与细胞适应性转变相关尚不清楚。本研究对SYG61v-C40的基因组分段进行了 PCR扩增、克隆和测序,通过拼接获得了 SYG61v-C40的基因组序列,进而通过与亲本病毒SYG61v之间展开比较,得以明确哪些核苷酸或氨基酸改变与细胞适应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SYG61v-C40株编码蛋白区共有13个核苷酸发生了点突变,其中3个位于Rep基因,10个位于VP1基因,共导致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其中1位于Rep蛋白羧基端,5个位于结构蛋白VP1部分。进一步分析显示,产生于VP1蛋白中的5个突变氨基酸,107和142位氨基酸位于VP1的N端独特区(VP1u),而该区域被认为具有磷脂酶活性,与细小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381和449位氨基酸则位于VP3蛋白,分别由天冬酰胺变为赖氨酸(N→K)、丝氨酸变为精氨酸(S→R)。这两个氨基酸突变不仅改变了氨基酸极性,而且其位点还处于衣壳外表面,因而对SYG61v-C40株细胞适应性的转变可能具有关键性影响。SYG61v-C40的ITR回文区茎部缺失34个碱基,这些缺失碱基均处于回文区茎部外侧。应用核酸二级结构分析软件分析显示,SYG61v-C40株ITR回文区茎部由于碱基缺失多出了 1个loop结构。由于ITR不仅是基因组复制起点,还参与转录、病毒子组装等过程,这种ITR二级结构的改变对SYG61v-C40株细胞适应性的建立具有何种作用有待深入分析。三.SYG61v-C40株细胞株突变氨基酸位点的功能分析SYG61v-C40尽管经历了 40次的GEF传代,与其亲本株SYG61v相比,SYG61v-C40累积的核苷酸突变很有限,由此产生的突变氨基酸位点只有6个,而ITR中,除了几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外,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在回文区的茎部区域非对称性的产生了 34个碱基缺失,由此与亲本株SYG61v相比,SYG61v-C40 ITR的二级结构中会多出一个loop。那么,编码蛋白中的核苷酸突变和ITR的碱基变动在细胞适应上是否具有不同的地位是本研究的关注问题。通过基于SYG61v的感染性克隆质粒pSYG61v,构建了整合SYG61v-C40编码区序列的嵌合质粒pSYG61v-C40,转染GEF并拯救出感染性病毒。结果显示,拯救出的嵌合病毒pSYG61v-C40感染GEF后72h,GEF就产生细胞崩解等CPE,与细胞适应株SYG61v-C40感染GEF细胞的表现极为类似。而pSYG61v拯救出的病毒感染GEF细胞,直至96 h也不会产生明显CPE。TCID50测定也表明,嵌合病毒pSYG61v-C40的TCID50达到了 2×108.615/ml。绝对荧光定量PCR测定也显示,pSYG61v-C40感染GEF后96 h收获细胞裂解液中能够检出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稳定在108~109/ml左右。这些结果表明,SYG61v-C40株之所以能够高度的适应GEF,Rep-VP1编码框中产生的6个氨基酸点突变在其中应该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帕瑞昔布钠对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TLIF)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因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行TLIF手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所使用NSAIDs药物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后文中为K组)(n=31)与帕瑞昔布钠组(后文中为P组)(n=28)。K组术后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30毫克静滴,每日2次*3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是由于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s,LSCs)功能障碍或数量不足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角膜上皮被结膜上皮细胞所取代,表现为角膜混浊且出现大量新生血管,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药物治疗或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有研究报道采用含LSCs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片自体移植(Autologous cultivated
盖塔病毒(GETV,Getah virus)为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 virus)的虫媒病毒之一,能以蚊为中间宿主,传染脊椎动物,并引起某些动物的自限性疾病。GETV主要侵害猪和马,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或弱仔;马感染GETV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后肢肿大及淋巴结增大等症状。近年来,我国已在多个地区的蚊虫和猪体内分离到GETV,且某些省份的猪场中GETV
沙门菌(Salmonella)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之一,严重着危害畜禽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沙门菌血清型高达2600多种。目前,我国沙门菌的检测标准仍是微生物培养法,但其操作复杂,需要至少3天的选择性富集培养。因此,通过沙门菌特异性靶标建立诸如免疫磁珠等快速富集技术对提高沙门菌检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沙门菌外膜蛋白是一类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体液免疫应答和较高抗体水平的抗原,并作
暗物质粒子是否存在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天文观测表明,在整个宇宙构成中暗物质的占比约为26.8%。这些观测实验有Coma星系团质量、星系旋转曲线、用引力透镜对Bullet星系团观测以及宇宙微波背景的功率谱等。不同的实验致力于在从sub-eV到TeV的质量范围内探测搜寻暗物质。在康普顿散射过程中,当电子与光子碰撞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暗物质粒子,包括标量、赝标量或矢量粒子,我们把这种散射叫做类康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总称,它不仅给畜禽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禽沙门氏菌病包括禽伤寒、鸡白痢和禽副伤寒等。禽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家禽,很少引起全身性疾病,但此类沙门氏菌常会引起人类的食源性疾病。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禽伤寒沙门氏菌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病原菌,该类病原菌可通过水平及垂直传播,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鸡,对青年鸡和成年鸡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镉(Cd)是一种有毒性的重金属,也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污染物。有研究发现,环境中的镉暴露水平与骨量的改变有密切联系。之前研究认为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决定了骨量高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细胞因具有强大的生理调控能力在骨的合成代谢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其活性或数量的变化均会引起骨重建失衡,引发骨质疏松类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骨组织动态平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可以作为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现代化社会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也是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tomy,PTED)由于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费用低等原因,成为治疗LDH的主要手段。椎间孔镜手术操作视野小,为避免神经损伤,术者需要密切监测神经
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oV)是一种有囊膜的、单链正股RNA病毒。CCoV感染可导致幼犬胃肠炎的典型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和呕吐等,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CCoV基因组全长约30 kb,3’端编码4种结构蛋白,分别为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M蛋白是一种膜结构糖蛋白,在包膜蛋白中含量最高,是病毒组装和形成的关键成分,含有B细胞识别
目的 目前关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尚未定论。本研究通过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探讨其与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以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306例在我院神经内科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