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及Foxp3在口腔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上,多数研究认为Treg细胞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导致肿瘤的发生或促进其进展。Foxp3作为叉头状(forkkhead)家族中的一名新成员,是Treg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目前对Foxp3的报道大多局限于其与调节性T细胞在疾病免疫中的相关研究,而Foxp3与肿瘤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新近研究发现,Foxp3不仅是Treg细胞(主要指CD4+CD25+Treg)发育、分化及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关键性因素,它自身在肿瘤微环境中对肿瘤免疫逃逸过程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指出Foxp3能通过非Treg依赖途径来影响肿瘤微环境,从而导致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发展。IL-17是新发现的一类细胞因子,由Th17细胞分泌产生,具有强大的促炎作用及诱导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近年来在多种肿瘤中均发现IL-17高表达。然而,由于IL-17与Foxp3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复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确定,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实验通过检测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各亚型的表达,从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分析,研究IL-17和Foxp3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09月至2012年10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20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正常粘膜上皮组织作为正常对照。40例口腔癌患者术前均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均为非急性感染期并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发病部位包括舌、颊、腭、牙龈、口底等部位,年龄在40~72岁之间,中位年龄60岁,性别比为1.35∶1,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19例,Ⅲ期6例,Ⅳ期8例。标本均为术后立即取材,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IL-17及Foxp3表达情况。并对上述40例口腔癌患者及20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IL-17与Foxp3所占比例及CD3、CD4、CD8、CD56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等进行组间比较,并对IL-17与Foxp3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口腔癌患者外周血CD4+IL-17+细胞、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50±4.52)%vs(1.45±0.19)%,P<0.05;(7.02±4.54)%vs(2.73±0.60)%,P<0.05]。   2、口腔癌患者外周血CD4+IL-17+细胞、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与临床分期相关,Ⅲ+Ⅳ期患者CD4+IL-17+细胞、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均高于Ⅰ+Ⅱ期,分别为(14.25±4.17%vs8.49±3.27%,P<0.05)和(11.16±3.64vs4.79±3.24,P<0.05)。   3、口腔癌患者外周血中IL-17与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72,P<0.05)。   4、口腔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及CD56+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8.88±14.90%、26.90±5.96%、41.05±12.30%、9.06±8.21%,CD4+/CD8+比值为0.86±0.43,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口腔癌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百分率、CD4+/CD8+的比值降低,CD8+细胞的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细胞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5、IL-17、Foxp3在口腔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0.0%(24/40)、67.5%(27/40),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0.0%(2/20)、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6、IL-17在Ⅰ+Ⅱ期、Ⅲ+Ⅳ期的口腔癌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12/26)、85.7%(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在Ⅰ+Ⅱ期、Ⅲ+Ⅳ期的口腔癌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6/14)、80.8%(2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口腔癌组织中IL-17与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6,P<0.05)。   8、年龄大小、性别、吸烟与否等因素与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Foxp3的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1、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及Foxp3水平显著升高,和不同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无关,与TNM分期有关,提示IL-17及Foxp3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2、口腔鳞癌患者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功能较正常对照组低下,IL-17功能的发挥可能受到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   3、IL-17与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最终形成。   4、通过分子生物手段,控制IL-17和Foxp3的表达情况或调节二者的生物功能,或许可以提高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从而为肿瘤的预防、控制及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17年1月7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对照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错(?)畸形早期防治知识、信念、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针对性开展错(?)畸形早期防治健康教育,引导人们
背景: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后牙缺失直接影响咀嚼效率,进而影响肠胃健康,带来消化系统疾病;前牙缺失因影响发音和美观,给患者的
目的:研究HIF-1α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6年57例单纯手术的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鸡蛋壳复合抗菌支架材料对兔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初步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探讨鸡蛋壳复合抗菌支架材料应用于骨原位组织工程中的可行性。
目的以骨龄分组,研究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颅面生长发育趋势及特点,并建立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各骨龄分期的面型模板,为正畸临床、正颌外科和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本研究选取恒牙牙合牙列拥挤人群牙牙合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比较,分析上、下颌牙弓形态、基骨形态与拥挤度的关系。并通过拥挤度与牙弓形态各因素的多元性回归分
目的:本实验旨在检测AGEs对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以及mir-17在AGEs介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过程中表达的改变。   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纯化HPDLSCs;流式
上颌扩弓是利用扩弓装置施力来打开腭中缝,使腭中缝向两侧分开,进而达到增加上颌骨横向宽度的目的,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上颌扩弓
研究背景:   种植植骨术是临床治疗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主要手段,提高骨移植物的骨诱导性是当前种植植骨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拟研究局部应用具有骨诱导性的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