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骨粉混合物对植体周围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种植植骨术是临床治疗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主要手段,提高骨移植物的骨诱导性是当前种植植骨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拟研究局部应用具有骨诱导性的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Bio-Oss骨粉混合物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检测其促进成骨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6只。麻醉状态下分别在双侧胫骨体部上1/3处制备与种植体(2.Ommx5.Omm)相匹配的种植窝,然后各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形成3x3mm骨缺损区,深度以暴露种植体为宜。其中,实验组:A组植入0.5mg辛伐他汀-Bio-Oss骨粉混合物,B组植入l.Omg辛伐他汀-Bio-Oss骨粉混合物;对照组:C组仅植入Bio-Oss骨粉;空白组:D组缺损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8周对12只实验动物进行骨密度扫描分析。随后将实验动物用4%的多聚甲醛行全身灌注固定,之后截取含种植体的胫骨标本,通过对骨缺损区表面变化及周围组织反应的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和计量种植体周缺损区的骨组织形态及组织学变化。实验数据经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SNK检验法进行统计,组内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大体观察:术后4、8周时,A、B两组缺损区的骨愈合情况分别优于C、D组,C组优于D组,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骨密度测定:与术后4周相比,8周时A、B、C、D每组骨密度值均高于4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4周时,A、B、C三组骨密度值分别高于D组(P<0.05),A、B、C三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在术后8周时,A、B两组骨密度值分别高于C、D组(P<0.05),C组骨高于D组(P<0.05),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   组织学观察:与术后4周相比,8周时A、B、C、D每组新生骨基质的量均优于4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4周时,A、B两组新生骨基质的量分别优于C、D组(P<0.05),C组优于D组(P<0.05),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在术后8周时,A、B两组新生骨基质的量分别优于C、D组(P<0.05),C组优于D组(P<0.05),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至术后8周时,A、B组已生成较成熟的板层状骨组织;C组网状编织骨间可见夹杂有少量的骨粉;D组可见粗大的骨小梁交织成网状。   免疫组化染色:术后4周,A组和B组骨缺损区BMP-2的表达广泛出现于未发育成熟的骨细胞、成骨细胞胞浆及骨基质中,阳性染色深;C组和D组骨缺损区阳性染色较A组和B组稍浅,尤其是D组的染色更浅。术后8周,B组阳性染色区域较浅,呈现弱阳性,出现于少量残余的未发育成熟的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骨基质染色明显变浅;A组阳性染色区域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别;C组和D组阳性染色区域较A、B组深,主要为成骨细胞;D组骨基质和成骨细胞阳性染色区域相对较深;四组间阳性染色区域总体要比4周时浅。   结论:   1.局部应用辛伐他汀—骨粉混合物能明显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愈合。   2.辛伐他汀对缺损区骨组织的促进作用是通过BMP-2表达的上调这一途径得以实现的。   3.本实验中所选取的0.5mg、1.Omg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局部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致龋菌通过多个毒力因子在龋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耐酸是致龋菌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和龋病发生的前提。只有耐受生物膜的酸性环境,致龋菌才能生存并持续代谢和产酸,导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17年1月7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对照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错(?)畸形早期防治知识、信念、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针对性开展错(?)畸形早期防治健康教育,引导人们
背景: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后牙缺失直接影响咀嚼效率,进而影响肠胃健康,带来消化系统疾病;前牙缺失因影响发音和美观,给患者的
目的:研究HIF-1α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6年57例单纯手术的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鸡蛋壳复合抗菌支架材料对兔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初步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探讨鸡蛋壳复合抗菌支架材料应用于骨原位组织工程中的可行性。
目的以骨龄分组,研究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颅面生长发育趋势及特点,并建立山东省正常(牙合)少年儿童各骨龄分期的面型模板,为正畸临床、正颌外科和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本研究选取恒牙牙合牙列拥挤人群牙牙合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比较,分析上、下颌牙弓形态、基骨形态与拥挤度的关系。并通过拥挤度与牙弓形态各因素的多元性回归分
目的:本实验旨在检测AGEs对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以及mir-17在AGEs介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过程中表达的改变。   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纯化HPDLSCs;流式
上颌扩弓是利用扩弓装置施力来打开腭中缝,使腭中缝向两侧分开,进而达到增加上颌骨横向宽度的目的,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上颌扩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