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桩基已经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静力压桩法因其无燥声、无振动、施工速度快、桩身质量可靠,在我国软土地区的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较为广泛地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在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发现静压桩很难穿越河湖交互沉积相中的中等厚度砂层和硬土层,极大的影响了静压桩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压桩过程中进行桩侧同步注浆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条很好的思路。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沉桩时的贯入阻力,而且浆液凝固后又能扩大桩身截面、加固桩侧土体,从而能够提高桩基承载力.就工程实际而言,可减小桩径、桩长,节约工程造价。所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静压桩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这种方法尚处于初步的研究探讨阶段,其实际的效果如何还缺乏试验验证。鉴于此,本文在依托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同步注浆法降低静压桩动态压桩阻力及提高承载力机理的试验研究”(项目编号:2008011055),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桩侧同步注浆对静压桩沉桩贯入过程中的压桩力、动侧摩阻力以及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影响,并得到了如下成果:(1)通过砂土中三种不同直径模型桩在沉桩过程中同步注浆与未注浆的对比试验,分析发现压桩力减小了20%左右,说明同步注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小沉桩阻力,从而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在中厚砂层沉桩困难的问题提供了试验依据;(2)通过在砂土中对三种不同直径的模型桩的沉桩贯入试验,初步揭示了静压桩在压入过程中压桩力以及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趋势;(3)通过对三种不同直径模型桩的单桩静载荷试验,得到了静载时桩身的轴力和摩阻力的沿桩身的分布曲线,并研究了荷载的传递规律;(4)依据静载荷试验获得的数据绘制了荷载-沉降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的特征并结合规范的规定确定了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经分析得到成桩7天后的承载力提高了15%左右;成桩14天后的承载力提高了35%左右,由此说明了桩侧同步注浆的方法确实可以提高静压桩的单桩承载力,而且效果比较明显。(5)通过试验数据简要分析了同步注浆与未注浆情况下静压桩的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发现终压力小于极限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