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与联合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单一与联合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搜集、筛选从建库至2020年2月以来关于应用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提取的数据主要包含单一或联合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死亡率、临床缓解率及微生物学应答率,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篇文章,总共包括3192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者,其中1394名患者接受了单一抗生素治疗,1798名患者接受了联合抗生素治疗。经分析后结果显示:1、在死亡率方面共纳入41篇文章,联合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引起的血流感染的死亡率低于单一抗生素治疗(OR=0.54,95%CI:0.43-0.69,P=0.09);而在非血流感染中,联合抗生素治疗与单一抗生素治疗的死亡率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OR=0.96,95%CI 0.77–1.21,P=0.36);以多粘菌素类抗生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多粘菌素单一治疗(OR=0.56,95%CI:0.33-0.93,P=0.10),而在非血流感染中,多粘菌素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1,95%CI 0.32–1.16,P=0.49);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低于替加环素单一治疗(OR=0.34,95%CI:0.21-0.56,P<0.0001),而在非血流感染中,替加环素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5,95%CI:0.25–1.21,P=0.21);2、在临床缓解率方面共纳入11篇文章,感染类型均为混合形式感染。联合抗生素治疗与单一抗生素治疗之间的临床缓解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65-1.56,P=0.56);3、在微生物学应答率方面共纳入5篇文章,感染类型均为混合形式感染。联合抗生素治疗与单一抗生素治疗之间的微生物学反应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65-1.56,P=0.56)。结论联合抗生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较单一抗生素治疗具有生存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对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SiewertⅡ型患者的近期手术疗效、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国内单家医疗中心2014年01月至2018年2月经腹行AEG根治加D2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及短期随访资料。根据界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有123例患者参加此项研究。并根据切除方式不同,分为近端胃切除术(PG)组34例,全胃切除术(TG)组89例
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大脑是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预后也差。炎症是肿瘤的重要特征,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衍生的炎症复合指标如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目的:应用OCTA观察弱视儿童的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在这项横断研究研究中,共纳入了83例弱视儿童及39例正常儿童,其中单眼弱视39例,双眼弱视44例,单眼弱视儿童的弱视眼及双眼弱视儿童视力较差眼合并为弱视组共83眼,对侧眼组39眼,选择正常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较佳眼,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时,选择右眼纳入正常对照组共39眼。通过临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一、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目的:总结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确诊的19例CAEBV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治疗方式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例成人CAEBV患者中,
背景: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淋巴结清扫范围仍存在较大争议。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中“食管悬吊法”及“2.5野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即可在胸腔镜下达到101组淋巴结的满意清扫,但目前仍缺乏2.5野淋巴清扫术与3野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中残端疝囊处理方式对术后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本机构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腹股沟斜疝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行疝囊横断后残端疝囊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设为试验组;患者行剥离及横断疝囊后残端游离于腹腔,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
目的尽管曲妥珠单抗取得巨大进展并成为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但仍存在耐药问题。有研究表明,与单靶向治疗相比,双靶向抗HER2治疗可能改善耐药,提高疗效。因此,我们进行一项Meta分析来评估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双靶向与单用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并寻找潜在获益的亚组人群。方法截止至2018年12月,我们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畸形伴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3年08月至2019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手术的先天性外耳道畸形伴胆脂瘤19例(20耳),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复习相关文献,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19例(20耳)先天性外耳道畸形伴胆脂瘤病例中,男性10例(11耳),女性9例(9耳);左侧8耳,右侧12耳。年龄2~30岁,平均9.4岁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细胞因子并延长培养时间优化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培养体系,优化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流程并建立稳定的荧光免疫表型结合间期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mmunophenotyping and interphase cytogenetics as a tool f
目的:分析伴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的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ANCA与LN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我院首次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LN的患者120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