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p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渝尔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与湖北、湖南、贵州三省接壤,是重庆市通向东南沿海最便捷的陆上通道。该地区集老、少、贫、边于一体,是重庆直辖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也是重庆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地区。与周边地区相比较,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现实发展的差距,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还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总量小、底子薄、基础设施欠帐多、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等方面,这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根据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要,培育支柱产业,并构建相应的产业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渝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已经被证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了产业发展理论及其演进过程、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选择的相关概念,对我国的产业发展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本文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条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根据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统计资料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状特征。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了直接而详尽的认识,并以此作为认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结合理论指导,提出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对策和措施。 笔者认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采取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可持续产业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加强支柱产业培育,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实施政府扶持型的产业发展方式,产业发展到一定的层次后,逐步过渡到市场主导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路线上,按培植增长极→发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路线走三部走。在选择哪些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方向上,要遵循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原则、区域创新发展原则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六大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加工型产业、能源产品生产、特色生态农业、现代中药产业、民俗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商贸物流业)。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实施产业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努力构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使产业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金融监管逐渐放松,金融行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业务合作频繁。正是这种业务往来,构建出彼此间的风险溢出渠道,亦意味着金融风险已不仅局限于自身,还源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外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区的形式进行着集中,已经普遍存在于各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诸如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之先例,我国也有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科技产业园等发展较好的高新
市场有效性是股票市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资本配置的效率,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从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至今,中国股票
农村宅基地受现行宅基地制度、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和居住习惯的多重影响,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人减地增等闲置浪费现象。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要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建设土地供需平衡的双重目标,集约节约利用好农村宅基地是解决途径之一,因而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宅基地退出试点。在宅基地退出试点中暴露出的农民“被上楼”、退地农民再失业等突出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