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铁素体区轧制技术生产的先进高强钢(AHSS)较常规奥氏体区轧制的产品相比提高了其强度,并且铁素体区轧制生产的轧板具有较好的深冲性能。对铁素体区轧制后的薄板进一步加工而得的冷轧和退火产品,其深冲性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但在温轧过程中固溶C含量的存在导致应力应变曲线出现负的应变敏感系数和动态应变时效(DSA)。因此本文以Cr-Ti-B系微碳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EBSD和TEM等技术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和变形工艺对DSA行为的影响,揭示DSA的形成规律和产生机制以及在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继而进一步丰富微碳钢的深冲织构强化理论,为实现AHSS的轻量化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r-Ti-B系微碳钢在低温变形过程中,在300-450℃的变形温度区间内出现锯齿波动和动态应变时效现象(DSA)。DSA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溶质原子与可动位错的交互作用和析出相钉扎位错,阻碍位错的运动。高含量Cr元素的添加会降低出现锯齿现象的临界激活能,和促进碳化物的析出使得峰值应力平台得以平缓和提高动态应变时效现象出现的温度区间。(2)Cr-Ti-B系微碳钢低温轧制组织结果表明,在低温轧制试样中存在晶内剪切带,并且剪切带的密度在450℃时达到最大值。在250℃、350℃中因动态应变时效的存在,抑制了剪切带的形成。高含量Cr元素的添加会细化晶粒,促进碳化物的形成并导致剪切带密度的增加。(3)Cr-Ti-B系微碳钢在350℃、450℃、550℃轧制温度下存在强的{111}、{110}织构和高的畸变。在γ织构取向密度值中,450℃时与550℃时的相近,并都高于350℃;在α织构取向密度值中,450℃的取向密度值也是最大的,其次为350℃,550℃时的取向密度值最小。高含量Cr元素的添加抑制了在350℃轧制温度下的γ织构和α织构,促进了在450℃、550℃下γ织构,而在450℃、550℃轧制温度下的α织构变化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