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属植物系统发育及其特征性次生代谢物的变异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茶属是山茶科中包含物种数最多,也最具经济价值的一个属。该属植物包含许多代表性物种,例如茶树、茶花和普通油茶等,它们在茶叶和油脂生产及观赏花卉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然而,该属植物频繁的杂交与多倍化、加上缺乏用于进化分析的合适DNA片段,致使其系统发育关系认识不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山茶属植物的高效开发与利用。为此,本项目试图在广泛收集山茶属植物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结合业已构建的茶树基因组,系统厘清山茶属植物系统的发育关系;辅以该属植物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揭示与茶叶品质形成密切相关的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在山茶属植物中的分布样式和遗传规律,为高效发掘利用我国珍贵而丰富的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促进栽培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山茶属经典分类系统中的16组共121种及其2种近缘植物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约928Gb高质量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对数据进行转录本组装获得16,778,018条山茶属植物转录本,平均N50长度为1084bp,组装完整度约为94.44%;转录本注释发现,7,240,353条转录本在已知蛋白数据库中均能找到同源基因,占组装转录本的55.13%;筛选获得224,258条转录本编码转录因子,其中MYB和MYB-related是山茶属植物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得到到5,568,311个EST-SSR,其中786个在山茶属物种间表现出多态性,为山茶属植物的科学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分子标记。(2)通过开展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在116个山茶属植物及其近缘植物中共鉴定得到89,394个直系/旁系同源基因家族,其中9,623个为山茶属植物特有,5,793个家族为山茶属植物所共有;相比物种特有基因,山茶属植物共有基因表现出更高的序列和功能保守性;对茶(C.sinensis),糙果茶(C.furfuracea),滇山茶(C.reticulata),油茶(C.oleifera),尖连蕊茶(C.cuspidata),瘤果茶(C.tuberculata),凹脉金花茶(C.impressinervis)7种代表性山茶属植物旁系同源基因家族分析发现,山茶属植物的共同祖先在2800万年前发生过全基因组重复(WGD)事件,约32.32%的山茶属植物转录本依然保留WGD印记,它们与山茶属植物脂质代谢、色素代谢和茶叶品质形成相关;整合获得的山茶属植物转录本信息,构建了山茶属植物转录组数据库,该数据库集成了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如功能富集分析、相关性分析、引物设计、序列比对等),有助于研究者快速检索及深度挖掘数据库中丰富的山茶属植物转录组数据并实现可视化。(3)在构建山茶属植物泛转录组的基础上,筛选得到405个高质量的低拷贝直系同源核基因;以四川大头茶为外类群,分别构建了山茶属植物极大似然树和贝叶斯树,发现两种策略构建的山茶属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大多数进化分支的支持率为100%,且得到其36个叶片形态特征数据的高度支持;研究发现,山茶属可划分为7个系统分支,其属下各组的系统发育关系支持茶组与秃茶组、油茶组与短柱茶组、瘤果茶组与半宿萼茶组、毛蕊茶组与连蕊茶组的合并处理;发现茶组为单系,红山茶组分支与油茶组分支亲缘关系较近,金花茶组为山茶属的基部类群;支持最新中国植物志对广东秃茶、丹寨秃茶和重庆山茶等物种的修订;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31种山茶属代表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分为五个主要分支,其中茶组、红山茶组、金花茶组、油茶组均为多系,与核基因的结果冲突明显;进一步对山茶属植物分化事件进行估算发现,山茶属与大头茶属约在1430万年前发生分化,茶组可能起源于667万年前,茶树原变种与阿萨姆变种的分化时间约为149-216万年前。(4)对山茶属16组共计82种植物的儿茶素类化合物、茶氨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山茶属植物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含量丰富、类型多样;相比非茶组植物,茶组植物倾向于积累高含量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和茶氨酸等与茶叶品质形成密切相关的特征性次生代谢物;EGCG和EGC分别是茶组和非茶组植物的优势儿茶素类化合物,且随着茶组植物的分化,EGC的含量逐渐降低,而EGCG含量逐渐升高;研究还发现,山茶属植物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含量的积累高度关联,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与咖啡碱的含量的相关性为0.91(p-value=1.15E-33),与茶氨酸的相关性为0.71(p-value=5.43E-14);茶组与秃茶组、瘤果茶组与半宿萼茶组具有相似的代谢物分布模式,与其系统发育关系高度吻合,进一步为它们的分类学合并处理提供植物化学证据。(5)重点以儿茶素类化合物代谢通路基因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栽培茶树品种及其野生近缘茶组植物基因表达与代谢物含量的相关发现,类黄酮3’,5’-羟化酶(F3’5’H)、黄酮醇合成酶(FLS)、花青素还原酶(ANR)、丝氨酸羧肽酶类蛋白(SCPL1A)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茶组植物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积累模式显著相关;初步挑选并克隆了F3’5’H基因的编码区和启动子序列发现,F3’5’H基因的编码区在茶组植物中高度保守,但其启动子区域在儿茶素含量高的茶组植物中存在包含两个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180 bp插入突变;顺式调控元件预测表明该180 bp的插入突变可能增强了上游MYB转录因子对F3’5’H基因的激活活性,从而促进儿茶素类化合物在茶组物种中高度积累,进而造成儿茶素类化合物在茶组中的多样分布。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山茶属植物进行泛转录组和代谢组研究,系统厘清山茶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全面揭示茶叶品质相关的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在山茶属植物中的分布样式和遗传规律,无疑有助于加快高效发掘利用我国珍贵而丰富的茶种资源、促进我国茶树、油茶和茶花种植产业和栽培育种的长足发展。
其他文献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重发年份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给烟草行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在烟草黑胫病的重发区,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化学防治虽然具有防效好、见效快的优点,但频繁、单一、过量的使用杀菌剂易造成农药残留、病菌抗药性、生态污染等后遗症,生物防治因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低毒、无抗药性、无污染等优势,正逐步被应用到烟草黑胫病防治领域。拮抗放线菌H-3对烟草疫霉(Phyt
学位
当前,粮食经营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仍然会遭受自然、市场、政策等不同风险的冲击。相比外部冲击,粮食经营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特定资产所形成的高额沉没成本,不仅会在结构调整时出现退出阻碍,还会使其在市场交易时被卖方“敲竹杠”和“套牢”的情况,由此产生的资产专用性风险对农户后续生产投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在面临风险压力的情况下,农户存在不同的风险态度也会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因此,厘清资产专用性特征,分
学位
近年来,开放式基金具有投资门槛低、管理制度优、投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等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小额投资者的推崇。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又称LOF基金,下同)在弥补开放式基金交易费用高、发行困难以及盘中适时交易困难等问题,受到基金市场众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LOF基金进行绩效分析以及归因分析,在投资者优化资产组合和提升投资水平、基金公司量化分析基金经理人业绩水平、监管部门及时发现LOF基金市
学位
伴随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和健康中国理念的深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趋强烈,蔬菜因其具有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而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蔬菜作为安徽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保障安徽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支撑。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蔬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需求增长、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
学位
家庭农场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意”主体,应用种养结合模式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形成种养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将污染负外部性变为资源正外部性,对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面源污染、增加农户收入作用显著,因此对家庭农场应用种养结合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对于家庭农场应用种养结合模式的影响因素、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对种养结合模式的经济与环境效益评估中大多
学位
田间杂草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生产成本,如何高效、低毒防除杂草是长期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病原真菌毒素来源的新型生物农药替代化学除草剂是当前杂草防除研究领域一大研究热门。本文主要从杂草致病真菌出发,研究其代谢产物除草活性,为后续开发生物源除草剂奠定基础。从患病杂草中分离纯化得到杂草病原真菌,以液体发酵培养的方式获取病原真菌发酵液,测试其对稗草根的抑制活性,筛选得到除草活性较好的菌株
学位
自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以来,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同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金融化倾向日趋明显,金融资产配置逐渐成为实体企业常见的战略行为,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也逐渐显现。制造业企业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主体,研究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企业2010-
学位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大势所趋,创新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更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战略支撑作用。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当前我国研发投入资金和强度在世界上处于前列地位。在我国科技优势背景下,本文将关注点转移到微观层面上,关注企业研发投入成果的转化,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制造业企业创新成果的研究。我国制造业尽管得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学位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全面促进消费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领。鉴于我国独特的“二元”结构和由此带来的城乡发展差距,相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不仅收入水平较低,而且受消费环境的约束也较大。然而,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迅速改变了这一局限,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条件和环境,更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提升农村地区人力资本
学位
磷是蔬菜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施用磷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蔬菜磷素累积、蔬菜产量和蔬菜品质。但是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为追求高产高效益,设施菜园施磷量远超蔬菜生产所需,又因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固定等原因,造成土壤磷盈余过量和磷肥利用率低,磷素流失易造成面源污染风险。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蔬菜之乡”和县不同种植年限、种植模式和农艺措施对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根据调研结果设计了磷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