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致病真菌的除草活性筛选及菌株SSQB01的次级代谢产物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间杂草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生产成本,如何高效、低毒防除杂草是长期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病原真菌毒素来源的新型生物农药替代化学除草剂是当前杂草防除研究领域一大研究热门。本文主要从杂草致病真菌出发,研究其代谢产物除草活性,为后续开发生物源除草剂奠定基础。从患病杂草中分离纯化得到杂草病原真菌,以液体发酵培养的方式获取病原真菌发酵液,测试其对稗草根的抑制活性,筛选得到除草活性较好的菌株;运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TLC)、凝胶柱层析、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分离和鉴定目标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共筛选到20株对除草活性较好菌株,并从其中Bipolaris oryzae SSQB01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确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结构并测试了单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具体结果分述如下:1.从致病杂草中共分离纯化到52株杂草病原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ZBZJ-4(寄主:牛筋草)、ZBZJ-8(空心莲子草)、ZBZJ-11(辣蓼)、ZBZJ-14(商陆)、SSQB01(双穗雀稗)、ZBZ.0J-27(薏米)、ZBZJ-29(刺儿菜)、ZBZJ-31(龙葵)、ZBZJ-36(白茅)、ZBZJ-37(铁苋菜)、ZBZJ-41(野蔷薇)和ZBZJ-43(鬼针草)等12株致病真菌对稗草根表现强烈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均为100%;ZBZJ-40(覆盆子)和ZBZJ-3(竹节菜)对稗草根也表现很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2%,90%;6株致病真菌对稗草根表现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0-88%。;其余32株致病真菌对稗草根抑制活性较差,抑制率均在66%以下。2.对除草活性较好的20株和代谢产物较为丰富的9株共计29株真菌进行ITS测序鉴定,结果发现其中Alternaria属15株(占51.7%)、Fusarium属5株(占17.2%)和Nigrospora属4株(占13.7%),丰度较高,另外2株属于弯孢属(Curvularia),1株属于茎点霉属(Phoma),1株属于平脐蠕孢属(Bipolaris),1株属于葡萄座腔属(Botryosphaeria)。因分离自双穗雀稗的病原真菌Bipolaris oryzae SSQB01活性好且代谢产物丰富,因此选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的目标菌株。3.对目标菌株Bipolaris oryzae SSQB01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3-anhydro-ophiobolin A(1)、3-anhydro-6-epi-ophiobolin A(2)、ophiobolin A(3)、anhydrocochlioquinone A(4)、cochlioquinone A(5)、cochlioquinone B(6)、isocochlioquinone A(7)、甘露醇(8)。4.测试了单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化合物1-2,3,5表现很强的抑制活性,其对稗草根的抑制活性均为100%,同时其对反枝苋根的抑制活性分别为80.15%,81.38%,77.15%和84.17%;化合物4具有较弱的除草活性,其对稗草和反枝苋根的抑制活性分别为42.23%和51.49%。进一步测试了化合物4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发现其对A-375(人体黑色素肿瘤细胞)、SKOV-3(人卵巢癌细胞)和MGC-803(人体胃癌肿瘤细胞)具有中等细胞毒活性,抑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15.55、29.41和18.12μM,但其对人正常肝细胞L-02毒性较大(IC50=15.55μM)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杂草致病真菌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是除草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资源库,作为新型除草的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膀胱癌和肾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本文的目标是挖掘有效的标志物,并对其作用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对能够对膀胱癌和肾癌的预后以及诊疗提供方向。针对膀胱癌的标志物挖掘,我们研究了PPP3CB在膀胱癌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PP3CB不仅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同时能够抑制其糖代谢,进一步研究发现PPP3CB的这种抑制效应是通过PDHK1起作用的。此外,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PPP3CB与PDHK1存在相互作
学位
目的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已被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Hepatitis,Autoimmune,AIH),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无统一定论。通过检索当前国内外数据库,系统评估MMF对AIH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
学位
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升级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而传统育种技术由于周期长、投入高,难以快速、高效解决现代农业生产的新问题。近年来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特别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功能基因组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改变作物的单一或组合性状,实现“定制”改良。有望摆脱天然遗传变异资源的束缚,显著提高育种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真正实现“设计育种”的目标,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新常态”对作物育种的需
学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引起,通常造成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绝产。当前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芽胞杆菌具有抗菌谱广、抗逆性强、毒副作用小、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类具有应用开发潜力的有益微生物。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筛选获得1株具
学位
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这对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农业生态效率作为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也因此成为关注的重点。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以及生态屏障,其在保障粮食生产以及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压力,为了缓解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下行趋势,本文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寻求提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
学位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重发年份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给烟草行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在烟草黑胫病的重发区,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化学防治虽然具有防效好、见效快的优点,但频繁、单一、过量的使用杀菌剂易造成农药残留、病菌抗药性、生态污染等后遗症,生物防治因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低毒、无抗药性、无污染等优势,正逐步被应用到烟草黑胫病防治领域。拮抗放线菌H-3对烟草疫霉(Phyt
学位
当前,粮食经营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仍然会遭受自然、市场、政策等不同风险的冲击。相比外部冲击,粮食经营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特定资产所形成的高额沉没成本,不仅会在结构调整时出现退出阻碍,还会使其在市场交易时被卖方“敲竹杠”和“套牢”的情况,由此产生的资产专用性风险对农户后续生产投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在面临风险压力的情况下,农户存在不同的风险态度也会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因此,厘清资产专用性特征,分
学位
近年来,开放式基金具有投资门槛低、管理制度优、投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等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小额投资者的推崇。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又称LOF基金,下同)在弥补开放式基金交易费用高、发行困难以及盘中适时交易困难等问题,受到基金市场众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LOF基金进行绩效分析以及归因分析,在投资者优化资产组合和提升投资水平、基金公司量化分析基金经理人业绩水平、监管部门及时发现LOF基金市
学位
伴随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和健康中国理念的深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趋强烈,蔬菜因其具有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而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蔬菜作为安徽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保障安徽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支撑。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蔬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需求增长、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
学位
家庭农场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意”主体,应用种养结合模式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形成种养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将污染负外部性变为资源正外部性,对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面源污染、增加农户收入作用显著,因此对家庭农场应用种养结合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对于家庭农场应用种养结合模式的影响因素、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对种养结合模式的经济与环境效益评估中大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