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胎脑源性神经前体细胞致瘤性评价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裸鼠致瘤实验和临床头颅MRI平扫随访两种方法在动物水平和临床水平初步评价人胎脑源性神经前体细胞致瘤性大小,为神经前体细胞临床移植治疗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材料与方法选取自愿流产的孕10~14周的人胚胎脑组织,本实验室将其制备成人胎脑源神经前体细胞,取体外传代至不同代数的神经前体细胞(第1、25、40、60代),分别制备成细胞球和单细胞混悬液两种制剂进行裸鼠皮下致瘤检测,并采用293T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实验共9组,每组5只4~8周龄的BALB/C型裸鼠(购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每只裸鼠皮下注射1×107个细胞。细胞接种后饲养6个月,每天观察裸鼠的精神状态、整体外观、饮食、排便以及接种局部有无出现结节或肿块等异常情况,接种6个月后处死裸鼠,对接种局部的皮肤、皮下组织及肝、脾、心、肾等肿瘤易转移的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并HE染色,并请病理学专家阅片,观察是否出现肿瘤形成。在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于海军总医院儿科接受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的约520例患儿中,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抽样,抽取80例患儿进行随访头颅MRI平扫检查,要求头颅MRI平扫检查时间距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时间2年以上,请医学影像学专家对所有头颅MRI平扫胶片结果进行阅片,观察有无脑肿瘤形成。结果阳性对照组裸鼠接种293T细胞后精神及饮食无明显异常。20天后接种部位即可触及质韧的小结节,并且结节的体积逐渐增大,接种60天后5只裸鼠的接种局部均可见明显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类圆形,直径约1.5~2.5cm。180天后将裸鼠处死,解剖取出肿块,经病理切片及HE染色后证实肿块确是肿瘤。各组裸鼠接种hNSCs后均能存活至90天以上,90天后各组裸鼠除有1~2只病死外,均有3只以上存活至180天。具体死因尚不明确,推测感染可能性大。病死的裸鼠死前数日出现精神萎靡,饮食减少。余各组裸鼠精神、饮食及大便性状均无明显异常。各组裸鼠接种神经前体细胞后接种局部未见肿块或结节形成。对饲育过程中病死的裸鼠及时取回,对存活至180天的裸鼠进行处死,对病死及处死的裸鼠进行解剖,取出接种局部的组织及肝脏、脾脏、心脏、肾脏进行固定,并组织病理切片和HE染色,病理学专家阅片后未发现肿瘤形成。对随机抽取的80例在我科接受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的患儿进行头颅MRI平扫检查,请医学影像学专家阅读头颅MRI平扫胶片后未发现致瘤情况。结论不同代数的人胎脑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球及单细胞悬液在裸鼠体内致瘤实验中未发现肿瘤形成。对随机抽取的80例接受神经前体细胞移植的患儿进行头颅MRI平扫检查未发现肿瘤形成。从致瘤性方面初步证实了本实验室所培养的人胎脑源神经前体细胞没有发生恶性转化,没有致瘤性,支持其用于临床移植治疗具有安全性。但是本实验每组的细胞只接种了5只裸鼠,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才能更充分证明体外培养的人胎脑源神经前体细胞没有裸鼠致瘤性,不能说明人胎脑源神经前体细胞用于临床细胞移植治疗绝对安全,大规模的临床实验仍需要继续研究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ET联合血清糖类抗原检测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直径〈10mm的肺部小结节患者进行PET联合血清糖类抗原标志物检查,同时行病理检查。结果 46例患者中,经
以贵州省兴仁县回龙镇无籽刺梨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表征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16个土壤指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最小数据集并评价土壤质量,同时根据划分样
德育是各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中
传统行政组织法在行政主体理论范式下,以控权为核心,主要解决行政诉讼被告、职责职权如何锁定等主体合法性问题。随着社会功能的分化和自治能力的增强,传统行政组织法必须自
关于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主要有民事合同说、预约合同说、劳动合同说、行政合同说。不同的学说将导致不同的法律适用。界定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必须兼顾高校毕业生的特殊性和
为探究不同加热条件下牛肉嫩度及保水性的变化机理,测定了牛肉在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和肌节长度,并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和低场
文章从在探寻中思索培养学生乡土地理环境意识的途径、在学习中开展“校本乡土地理环境”的研究、在课堂中开展乡土地理环境的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地理教学中乡土环境意识的培
目的研究大黄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大黄斑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常规培养的方法测定大黄斑枯病菌的病原大黄壳针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菌丝生
TMS1(target of methylation-induced silencing1甲基化诱导静止基因)是1999年Masumoto[1]在研究细胞分子形态学改变与细胞凋亡关系时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包含PYD和CARD两种
分析了广州白云技术学院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工程施工中的焊接变形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