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驱风电场并网及其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当前国际广泛关注、涉及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是21世纪世界各国实现能源转型战略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迅速发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不断上升。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造成我国“三北”部分地区电网电力电子化特征明显、网架结构薄弱,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与交、直流外送系统之间的阻抗交互问题突出,风电场并网及其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到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及其外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研究风电场并网及其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具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直流外送系统的稳定控制技术”、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资助项目等资助下,在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在直驱风电场并网及其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针对直驱风电场弱电网并网、串补外送和直流外送三种场景下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提高了直驱风电场并网及其外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为直驱风电场并网及其外送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如下:1、针对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考虑直驱风电场控制系统难以优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的小信号等效阻抗模型,分析了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的次同步振荡机理。考虑电网越弱,电网阻抗越大且呈感性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电压型控制策略,使得储能型STATCOM阻抗呈感性。将所提储能型STATCOM并联到直驱风电场的交流母线,与风电场并网线路形成并联结构。由于所提储能型STATCOM阻抗与弱电网阻抗特性一致,两者的并联阻抗要小于单独的电网阻抗。从阻抗的角度来看,等效地降低了直驱风电场并网点的电网阻抗,增强了直驱风电场并网点的电网强度,达到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目的。最后,实验验证了所提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针对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锁相环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直驱风机控制参数对直驱风电场阻抗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锁相环参数对直驱风电场次、超同步频率范围内的阻抗特性影响相对较大。但是,在不改变锁相环结构仅优化参数的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减少直驱风电场次、超同步频率范围内的容性阻抗,直驱风电场与感性弱电网仍容易发生阻抗耦合。为了有效优化直驱风电场次、超同步频率范围内的阻抗,提出了一种新型锁相环,可以极大地减少直驱风电场次、超同步频率范围内的容性阻抗,降低直驱风电场与弱电网之间的阻抗耦合,抑制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引发的次同步振荡。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的有效性。3、针对直驱风电场串补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驱风机阻抗重塑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直驱风电场串补外送系统的小信号等效阻抗模型,分析了直驱风电场串补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机理和特性。由于串补电容,串补线路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部分阻抗呈容性,容易与直驱风电场发生阻抗耦合,从而导致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因此,提出了一种直驱风机阻抗重塑控制方法,增强直驱风机阻抗次同步频率段的电阻特性,从而增大直驱风电场对次同步振荡的阻尼,抑制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的有效性。4、针对直驱风电场直流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ATCOM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直驱风电场直流外送系统的小信号等效阻抗模型,揭示了直驱风电场、送端交流电网和直流外送系统三者相互作用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和特性。当直驱风电场直流外送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时,直流外送系统送端电网电压会出现明显的次同步振荡。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TATCOM的电压稳定控制方法,以抑制送端电网电压的振荡。将所提STATCOM并到直流外送系统的送端,通过稳定控制送端电网电压来抑制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最后,实验验证了所提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社交网络媒体在多种设备(计算机、手机、i Pad等)上的迅速发展,在线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交友、分享消息和获取资源等的重要渠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规模数据持续不断的产生,给社交网络挖掘和分析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论文结合社交网络分析、图计算、概率论和增量式计算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对增量式大规模的社交网络分析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针对大规模社交网络的拓扑结构分
如今,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世界能源体系的结构必须要发生改变以应对化石燃料的枯竭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潜在替代品,其规模化应用已是大势所趋。然而,这些新一代能源都具有地理分布不均衡和间歇性等缺点,使得它们难以在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因此,必须要开发有效的储能技术,以存储这些资源产生的间歇性能量。在现有的各种储能技
酮的多功能性和易得性使得其成为有机化学中重要原料被运用于多种合成转化中。烯基硼酸酯和炔基硼酸酯是有机化学十分重要的合成砌块,在有机合成、功能材料、制药和生物活性分子等众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烯基硼酸酯的合成以及炔基硼酸酯的转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长久以来,围绕炔烃和烯烃来合成烯基硼酸酯普遍策略已经很好的建立起来。鉴于炔烃和烯烃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获得,因此利用酮为原料合成烯基硼酸酯是非常具有前景
第一部分 聚乙烯亚胺-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合成与表征目的:合成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polyethyleneimine-dextran 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PDI),通过表征验证该材料的性能。方法: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超顺磁性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dextran 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
归责是人类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人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康德对归责问题做出了较多探讨,他关于归责的思想在哲学史上有着较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对于我们当代实践哲学研究也有着重要启示。本文旨在详细疏理康德关于归责的文本和思想,系统建构康德归责理论并阐述其特点,并讨论和回应当代研究者们对康德归责理论所提出的主要质疑。首先,本文详细探讨归责的含义和划分,提出“规范性归责”的概念来与事实归责相对,以之既包
乳腺癌是女性生命与健康的重大威胁,虽然不断有新的治疗手段出现,但整体上的治疗效果并不够理想,复发和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指癌细胞从肿瘤原发位置游离出来,通过循环系统转移至远端的组织器官上,并在新的位置上增殖产生新的肿瘤组织的过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调控癌细胞侵袭行为的重要机制之一。EMT的激活导致细胞
热传导问题是生产技术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工程问题。目前分析热传导问题的数值积分方法主要为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以及有限元法。在这些方法中,对不规则区域的适应性更好的有限元法脱颖而出,由于有限元法在计算刚度矩阵时需要对试函数进行求导并要求试函数至少满足C~0连续,所以计算精度十分依赖单元形状且热流密度的计算精度比温度低一阶。以边界积分方程为基础的双层插值边界面法在保证数值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极大程度地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太阳能转化技术,可吸收转化太阳能并激发出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载流子从而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因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反应条件温和及持续性强等优点,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水体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光催化技术现有局限来看,如何进一步开发低成本高效能的光催化材料依旧是推动光催化污染治理技术走向应用的关键问题。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非金属半
二维层状金属硫化合物(LMD)材料由于具有带隙可调和结构可塑等特性,在储能、吸附、催化和光电子学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优异的性能与二维LMD材料丰富的结构有着必然的联系。可控制备特定结构的二维LMD纳米材料是二维纳米材料性质探索及应用研究的基础,根据二维LMD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二维LMD材料的电子学、催化和光学等性能。因此,本论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
基于视觉的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旨在解决未知环境中机器人定位和三维地图感知难题,如何在挑战性场景中确保定位和地图创建的精度与效率,是目前该领域的关键瓶颈问题。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依托,针对低纹理、低光照、快速抖动等挑战性复杂室内场景做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视觉与IMU(Inertial Measure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