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ation from the Classical Detective Story: Graham Greene's Brighton Rock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赖顿棒糖》是格雷厄姆·格林文学创作转型时期的主要成就,这标志着格林的创作由消遣娱乐作品转向严肃文学作品。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格林写得最好的一部小说,格林本人也认为如此。以往的评论家对《布赖顿棒糖》的研究主要是从主题、语言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而忽略了其文类特征。本论文采用侦探小说类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布赖顿棒糖》的文类特征,指出这部小说通过摒弃侦探英雄形象、重组叙述结构,以及挑战经典侦探小说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实现对经典侦探小说的背离,提升了侦探小说的文学价值。   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对《布赖顿棒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介绍了一些侦探小说作家和理论家(包括博温、爱伦·坡、艾略特)对格林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格林本人对经典侦探小说的理解与实践创新。   第二章分析指出侦探人物艾达是对经典侦探英雄的一种戏仿。经典侦探英雄具有超常智慧与人格魅力,而小说中的艾达是位荒唐的侦探,她所追求的并非正义,而只是为了寻欢取乐,艾达是沉沦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的产物。   第三章讨论了《布赖顿棒糖》与经典侦探小说在结构上的差异。以托多罗夫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者把经典侦探小说的结构分为“犯罪故事”和“侦查故事”,叙述以“侦查故事”开始,以侦探揭露“犯罪故事”结束。而在《布赖顿棒糖》中,格林把犯罪和侦查两个故事交织在一起,拧成了同一条时间线索绳。   第四章详细阐明了小说在意识形态上对经典侦探小说提出的挑战。经典侦探小说为统治阶级和现有秩序讴歌,而《布赖顿棒糖》则真实客观的记录了现代社会里的无序与混乱。   在结语部分,本文指出格林在《布赖顿棒糖》中,通过对经典侦探小说的继承与背离这样一种文本策略,成功地提升了侦探小说作为严肃文学的价值,实现了对经典侦探小说的超越。
其他文献
自我调节式学习被看作学生参与课堂的最高形式的认知活动,是动机努力的目标。动机调控和社会认知模式下的动机成分作为自我调节式学习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各类产品说明性语篇中。近年来,我国的各类英文产品说明性语篇受到了语篇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观前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也随之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译者的地位逐渐从“隐形”转变为“显形”,人们逐渐发现翻译过程不仅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对于大学生而言,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大
幽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从合作理论,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模因论等诸多角度研究幽默,但从语用预设角度分析幽默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运用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