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赖顿棒糖》是格雷厄姆·格林文学创作转型时期的主要成就,这标志着格林的创作由消遣娱乐作品转向严肃文学作品。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格林写得最好的一部小说,格林本人也认为如此。以往的评论家对《布赖顿棒糖》的研究主要是从主题、语言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而忽略了其文类特征。本论文采用侦探小说类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布赖顿棒糖》的文类特征,指出这部小说通过摒弃侦探英雄形象、重组叙述结构,以及挑战经典侦探小说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实现对经典侦探小说的背离,提升了侦探小说的文学价值。
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对《布赖顿棒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介绍了一些侦探小说作家和理论家(包括博温、爱伦·坡、艾略特)对格林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格林本人对经典侦探小说的理解与实践创新。
第二章分析指出侦探人物艾达是对经典侦探英雄的一种戏仿。经典侦探英雄具有超常智慧与人格魅力,而小说中的艾达是位荒唐的侦探,她所追求的并非正义,而只是为了寻欢取乐,艾达是沉沦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的产物。
第三章讨论了《布赖顿棒糖》与经典侦探小说在结构上的差异。以托多罗夫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者把经典侦探小说的结构分为“犯罪故事”和“侦查故事”,叙述以“侦查故事”开始,以侦探揭露“犯罪故事”结束。而在《布赖顿棒糖》中,格林把犯罪和侦查两个故事交织在一起,拧成了同一条时间线索绳。
第四章详细阐明了小说在意识形态上对经典侦探小说提出的挑战。经典侦探小说为统治阶级和现有秩序讴歌,而《布赖顿棒糖》则真实客观的记录了现代社会里的无序与混乱。
在结语部分,本文指出格林在《布赖顿棒糖》中,通过对经典侦探小说的继承与背离这样一种文本策略,成功地提升了侦探小说作为严肃文学的价值,实现了对经典侦探小说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