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理论指导下科普文本特点在译文中再现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e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关于《方程的奥秘—50个最伟大的的方程式及其原理》第二章汉译实践报告。原著作者为理查德·科克伦,2016年出版,是一部典型的科普著作。笔者摘译了本书第二章的16个方程式,包括:开普勒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基于郭建中教授提出的科普著作四大特点,即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以及在源文文本内容以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由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在《变译理论》中,黄教授强调科技变译的广泛性,认为科技作品最适于变译(科普作品是科技文本的一种变体。他认为翻译的过程考虑读者的需求非常重要,并为此提出了七大变通手段:增、减、编、述、并、改、缩。该翻译报告将以科普著作的四个主要特征为切入点,在变译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七大变通手段,以解决实践的困难和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归纳了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科学性方面来说,重点在专业词汇的翻译;在通俗性方面,需要多注意英汉语言的差异,确保译文通俗流畅,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文学性方面,在描写、叙述以及部分修辞手法方面,需要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性方面,充满趣味性的小故事、实验和举例,配图是需考虑的。,因此,在科普读物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灵活的使用七大变通手段,尽可能地再现科普著作的四个主要特征。期望这份翻译实践报告总结的解决方法能对类似文本的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帕木竹巴第悉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时,四海平定,富裕之民,依法治官,以律治贤,职官取其人文之精华,贤者探讨十明之文化,出现其繁荣之根源与帕木竹巴第悉时期的行政组织相关联的,故本文首先应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帕竹的宗谿、万户和部落等基层行政单位的数量与其地理位置作了考证与梳理,并探析了基层行政单位的组织形式与作用其次帕竹第悉时期的第悉、宗本,囊钦、都元帅、岱本等行政职官作了梳理,帕竹首都职官构架作了
本文为一篇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了《大羌故事》的第四和第五章节作为报告的翻译材料。译者受导师委托,参加了《大羌故事》翻译项目。该项目目的在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在提倡加强国内文化宣传和倡导文化“走出去”的当今社会,翻译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材料有着重要的意义。原文材料涵盖多篇羌族文化故事以供读者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本文作者将理论与翻译实践进行有机统一,在理论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此次项目。译者采用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数据压缩作为减小存储数据所需空间的技术,能够有效缓和存储和传输的压力,在各类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海量数据上的有效信息的挖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而数据挖掘和分析通常需要基于对数据的随机存取以及查询等操作。现有的传统数据压缩算法通常只是为了消除数据的冗余而设计,不支持压缩数据上的随机存取和其他检索操作,而高效的索引结构也通常只是面向原始数据设计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和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海量数据信息,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推荐系统在此背景下诞生,推荐算法是推荐系统的核心,它可以通过挖掘用户行为数据构建用户兴趣偏好模型,从而主动为用户进行推荐。协同过滤是推荐算法中广为应用的技术,项目间和用户间相似度的度量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关键,仅依据稀少的评分数据无法准确地进行相似度计算,因此,如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控制论与动力学方向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其中以带有马尔可夫跳系统的耗散控制问题成为了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提出不同的方法来保证耗散不等式成立和
2012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
诉讼与仲裁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纠纷解决的主流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仲裁事业焕发新的生机。在仲裁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仲裁与司法的关系及衔接无可
甘露聚糖酶通过对甘露聚糖类物质的降解,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营养利用率。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黑曲霉(Aspergillu niger)CBS 513.88基因序列,通过毕赤酵母偏好性优化β-甘露聚糖
行人轨迹预测问题是数据挖掘领域中重点研究领域之一,这一研究是很多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服务的重要基础,如个性化兴趣点(PoI)推荐、地理位置相关的广告服务以及交通规划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感器等感知设备的普及和信息采集能力的提升,为移动轨迹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上的支撑。然而,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挑战,预测下一个可能出现的地点并非易事:1)收集到的轨迹数据的异质性和稀疏性;2)行人移动潜在的规律与时间因
光学生物传感器是指以光信号为载体的可用于获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信息的器件,当光信号通过该器件的生物传感单元时,其特性会发生变化,检测并分析这种变化即可实现生物传感功能。光波导作为一种可用于光信号传输的介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以及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传感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应用光波导进行的生物传感的研究,大多是使用单传感点结构作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传感单元,而对于多点甚至高通量的光波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