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的邢台市旱情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具有影响范围广、历时长、发生不明显的特点,使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华北灌溉平原区。地处华北灌溉平原区的河北省邢台市作为典型的旱灾区,旱情较严重,因此需要有效预防和减轻该地区的旱灾。首先需要研究旱情的时空尺度变化及其驱动力,只有分析了旱情的时空尺度变化,才能结合各种资料进行驱动力研究,根据驱动力机制做出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对策。本研究基于邢台市2003-2008年3-9月MODIS每16天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和每8天合成的地表温度产品,建立了不同时相的图像数据库,并结合GIS和RS图像处理软件对不同时相的MODIS遥感影像进行了相关处理,得出了邢台市不同时相的旱情空间格局分布图,根据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揭示了邢台市旱情在时间与空间上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了邢台市的自然背景资料、社会经济、旱灾灾情、气候等统计资料,根据邢台市的旱情动态变化的规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引起邢台市各区域旱情动态变化的驱动力,提出了邢台市各区域防灾减灾的对策。得出了以下结论:(1)邢台市2003-2008年3-9月旱情的空间格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三月上旬到五月下旬(主要为冬小麦的生长期),第二阶段为六月上旬到九月下旬(主要为夏玉米的生长期)。第一阶段中,旱情的基本空间格局为:低平原区东侧始终呈现旱情;低平原区西侧整体表现正常;山麓平原区在四月上旬、四月下旬和五月上旬表现正常,而在其他时间表现出中旱或轻旱;山地丘陵区的东侧始终有旱情出现,西侧在五月上旬和五月下旬表现正常,在其他时间表现为重旱、中旱或轻旱。第二阶段中,旱情的基本空间格局为:低平原区东侧的旱情大大缓解,大部分表现正常;低平原区西侧在六月上旬和六月下旬有旱情出现,但是在六月下旬以后旱情有所缓解,表现为正常;山麓平原区在六月上旬和六月下旬表现为中旱或轻旱,六月下旬以后表现正常;山地丘陵区东侧始终有旱情出现,西侧大部分时间表现正常。(2)在自然降水的条件下,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指标,对邢台市2003-2008年3-9月各月的干旱进行了分级,得出了2003-2008年3-9月的干旱分级图。自然降水条件下的干旱状况与人工干预条件下的旱情状况不吻合,例如南宫市在自然降水条件下,2004年5月,2005年5月,2006年5月,2007年3月、5月,2008年4月、5月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涝,以中涝为主,但是在人工干预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旱情,以中旱为主,由此说明,邢台市的降水对旱情时空格局的再分配影响较小。(3)影响农业旱情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为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旱涝保收率)和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干旱的应对决策)两个方面。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生旱情的几率较大。分布在山麓平原区的石灰性褐土和潮褐土,土壤肥力水平较高,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是粮菜的主产区。分布在低平原区西侧的壤质潮土和壤性洪冲积潮褐土土壤类型质地适中,耕性较好,水分和肥力状况协调,适合种植多种作物,发生旱情的几率小。分布在低平原区东侧的砂质脱潮土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养分含量低,易受旱;砂壤质潮土漏水漏肥,农作物产量不高;壤性脱潮土质地粘壤,透气性差,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低平原区西侧的灌溉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均化肥施用量和地均农药施用量在邢台市的各区域中均处于最高水平,发生旱情的几率则最小。(4)根据邢台市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提出各区域防灾减灾的对策。山地丘陵区应该以水土保持为重,进行植被建设;在灌溉条件较好的沙河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项目,发展高效农业和雨养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林果业,增加耐旱、抗旱品种的作物;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山麓平原区和低平原区西侧,应该结合本身较好的农业基础,与企业联合,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节水设施的建设,采用微喷或喷灌进行灌溉;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以粮食、棉花、蔬菜为主,注重耐旱品种的选择;加强防护林建设,减少干热风和大风的危害。低平原区东侧的巨鹿县、广宗县、宁晋县的部分乡镇,应合理蓄水,使发生旱情时能及时进行灌溉,采用喷灌进行大面积的灌溉;调整农、林、牧用地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威县西部、巨鹿县东南部、新河县中部和南宫市西部等乡镇,应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建果园,种牧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植花生、豆类等豆科植物;采用防渗的渠道或是地下管道输水进行灌溉。清河县全境,南宫县、威县的大部分地区,应在保证粮食自给或提供少量商品粮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体,农、林、牧相结合,在沙地上扩种豆科植物及牧草,农耕地发展自然生态条件与作物生育期相协调的节水作物,如棉花、谷类、大豆等。
其他文献
我国从改革开放起经历了世界上历史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显著表现为城市和建制镇的倍数大幅增加,成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重要载体。但同时城镇化带来了城市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发
本文对光盘的制作过程、采用的技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并介绍了光盘制作系统在本单位的开发应用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optical discs, th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而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表明,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来自城市化地区,中国城镇全部能耗至少占社会总能耗的
当传媒行业进入以移动互联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时,除了做出相应的改变之外,留给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选择极为有限。即使是像中国人民大学这类高校,在传播业界对人才需求发生
砂质弧形海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岸线形态,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点,相关因素包括海岸的沉积环境、湾顶的开口方向、波浪的入射方向及强度、上下岬角的位置、地貌条件与水深等,是
经济发展、生活观念的改变使城市中的旅游休闲空间需求大幅增加,推动城市中旅游休闲空间的发展与建设。近年来,城市管理者、开发者、规划者倾向于建设文化多元、景观融合的旅游
对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都在强调要给予足够重视。而在社会各界全面关注、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农业电子商务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但在此过程中,也不免出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水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水面及植物群落产生了影响,使湿地
通过2014年对甘肃省永靖县三塬镇核桃树生长发育情况及所需要的气象要素的观测,对比分析探讨永靖县各乡镇的气候条件,提出合理的核桃种植区划。全县热量条件能很好的满足核桃
研究背景:1987年我国对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允许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和市场化交易,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城市空间加速蔓延,城市空间结构也因其影响而出现了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