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1987年我国对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允许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和市场化交易,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城市空间加速蔓延,城市空间结构也因其影响而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研究目的:尝试深入研究土地使用制度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找出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影响的内在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
研究结果:(1)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造成了土地开发特别是农地转用中的巨大套利空间,导致了“圈地式”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行成了开发区“热”、大学城“热”、新区“热”的局面,使得城市对外扩展失控。(2)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广州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展,并出现了两次发展高峰,它们分别是1990年代初期的快速发展期以及1999年后的高速发展期。(3)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了广州市城市空间中形成了城市结构特征斑块,例如开发区、大学城、城中村的出现等。
研究结论:(1)城市土地的市场化改革是广州建成区对外扩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促进了广州市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2)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所形成的“二元化”的土地市场结构造成了农用地转用过程中巨大的套利空间,是导致以成片商业开发以及开发区、大学城和新区建设为代表的“圈地式”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的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导致了城市离散程度增大,出现了城市二元空间结构;(3)“二元化”的土地市场结构造成的农用地转用过程中巨大的套利空间,是导致违法土地交易屡禁不止,城中村周边耕地以及生态保护林被蚕食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村集体与政府的利益博弈导致了政府规划实施受阻。(4)土地使用制度影响下造成的“圈地式”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一方面使得土地资源越发匮乏,一方面却造成圈地而不用、导致土地资源白白浪费的局面,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最后,本文针对目前土地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逐步强化土地配置市场化、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农用地使用权流转以及对产业转移的启示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