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制度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影响研究——以广州市近30年发展为例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13098900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1987年我国对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改革,允许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和市场化交易,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城市空间加速蔓延,城市空间结构也因其影响而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研究目的:尝试深入研究土地使用制度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找出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影响的内在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   研究结果:(1)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造成了土地开发特别是农地转用中的巨大套利空间,导致了“圈地式”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行成了开发区“热”、大学城“热”、新区“热”的局面,使得城市对外扩展失控。(2)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广州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展,并出现了两次发展高峰,它们分别是1990年代初期的快速发展期以及1999年后的高速发展期。(3)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了广州市城市空间中形成了城市结构特征斑块,例如开发区、大学城、城中村的出现等。   研究结论:(1)城市土地的市场化改革是广州建成区对外扩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促进了广州市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2)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所形成的“二元化”的土地市场结构造成了农用地转用过程中巨大的套利空间,是导致以成片商业开发以及开发区、大学城和新区建设为代表的“圈地式”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的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导致了城市离散程度增大,出现了城市二元空间结构;(3)“二元化”的土地市场结构造成的农用地转用过程中巨大的套利空间,是导致违法土地交易屡禁不止,城中村周边耕地以及生态保护林被蚕食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村集体与政府的利益博弈导致了政府规划实施受阻。(4)土地使用制度影响下造成的“圈地式”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一方面使得土地资源越发匮乏,一方面却造成圈地而不用、导致土地资源白白浪费的局面,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最后,本文针对目前土地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逐步强化土地配置市场化、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农用地使用权流转以及对产业转移的启示等建议。
其他文献
农业气象情报是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综合分析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主产建议的专题服务材料,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气象服务于农
我国从改革开放起经历了世界上历史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显著表现为城市和建制镇的倍数大幅增加,成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重要载体。但同时城镇化带来了城市结构不合理、小城镇发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而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表明,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来自城市化地区,中国城镇全部能耗至少占社会总能耗的
砂质弧形海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岸线形态,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点,相关因素包括海岸的沉积环境、湾顶的开口方向、波浪的入射方向及强度、上下岬角的位置、地貌条件与水深等,是
经济发展、生活观念的改变使城市中的旅游休闲空间需求大幅增加,推动城市中旅游休闲空间的发展与建设。近年来,城市管理者、开发者、规划者倾向于建设文化多元、景观融合的旅游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水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水面及植物群落产生了影响,使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