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农村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任务,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而农村治安稳定是政府公共管理十分的关键的一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农村治安保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创新理论利用新方法解决好农村治安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进“三农”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治安管理又称治安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警察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运用多种手段,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秩序的因素施以影响和改造的行政管理活动。治安管理通过组织管理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和环境,是国家行政管理和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治安保障机制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新农村建设中治安保障机制的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进行了挖掘,阐述了新农村治安保障机制的目标和内容,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治安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为建设新型农村社会治安保障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步,导致私欲恶性膨胀;部分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对集体的依赖性和集体对农民的约束力减弱;农村基层组织忽视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治保调解严重滞后,不能及时有效调节农村矛盾;农村公安基础薄弱,难以实现对农村社会治安的有效防控;农民增产增收难,缺乏利益帮张,一部分心理失衡的农民想靠不义之财致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论文以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为历史背景,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社会治安保障机制为研究重点,系统梳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构建新型社会治安保障机制为例证,对河北省的农村现状,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治安问题进行了挖掘,对现行新农村治安防护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的积极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而讨论了河北省构建新型治安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新农村治安保障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大胆的构想,提出新农村治安保障机制应构建全面覆盖的打防控体系及多警种、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构建农村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及全方位、多角度防控机制,创建驻村专业调解制度及立体化、多元化治安调解制度,应将村民自主管理与公安机关防护打击相结合,建立警民联防、联护、联打机制,积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技术指导,建立普法、科普和谐互动的爱心流动机制,多方合力,综合治理,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治安水平。本文的创新点是,目前学术界对治安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而较少关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河北省环卫京津,又是农业大省,农村治安状况尤为重要,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实证选点特殊;借鉴组织制度环境理论,通过组织制度主义分析视角,以“行为—组织—制度”为分析框架,结合“事件—过程”方法来分析案例,研究农村治安管理问题,分析框架独特;结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对构建新农村建设治安保障机制进行阐述,强调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本文的不足在于,由于理论水平有限,对农村治安保障问题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刻,梳理的理论不够系统完整,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安保障机制也不够完善,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