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述皖南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流行特征,从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月经婚育史及性生活史,个人卫生行为,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妇科检查疾病等方面探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相关部门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和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依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共抽取皖南地区18818名18-49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月经婚育史、生殖道感染知识了解情况等内容。 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和校验,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特征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及构成比。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通过建立二分类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因素。显著性水准α=0.05。 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总的患病率为11.8%(95%CI:11.4-12.2)。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月经量、痛经、引产次数、月经期间性交、避孕方式以及洗澡方式、更换内裤频率、RTIs知识分数、是否患有盆腔炎和月均性生活的频率等变量为相关因素。其中,少数民族(OR=2.361,95%CI:1.377-4.048),连续外出打工≥1年(OR=1.272,95%CI:1.017-1.589)、其他职业(OR=1.434,95%CI:1.210-1.699)、月经量过多(OR=1.160,95%CI:1.016-1.326),月经量过少(OR=1.202,95%CI:1.046-1.382),痛经(OR=1.191,95%CI:1.074-1.321),宫内节育器(OR=1.539,95%CI:1.217-1.946),女扎(OR=1.500,95%CI:1.182-1.904)、引产次数高(OR=1.206,95%CI:1.013-1.436),月经期间性交( OR=1.241,95%CI:1.001-1.537)、公共浴室(OR=4.395,95%CI:3.490-5.534)、换内裤的频率越低(OR=1.157,95%CI:1.056-1.268)、盆腔炎(OR=1.370,95%CI:1.039-1.806)增加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风险;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OR=0.847,95%CI:0.799-0.899),RTIs知识的分数越高(OR=0.852,95%CI:0.811-0.896),以及月均性生活频率越高(OR=0.911,95%CI:0.852-0.974),降低患细菌性阴道病的风险。 结论:皖南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符合我国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范围并与多种因素相关。建议有关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并落实,定时定点为乡镇行政村的农村育龄女性普查普检,以控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