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江的艺术道路与演唱风格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唱风格个性化一直是声乐界关注的话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针对于某个歌唱家,尤其是至今仍活跃在歌坛上的老一辈歌唱家演唱风格的研究极少。笔者尝试着对当今仍活跃在歌坛上的老一辈歌唱家的演唱风格进行探索,试图为演唱风格个性化的研究尽微薄之力。本文仅从李双江的艺术成长道路对其个性演唱风格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拟以音响资料为基础,通过考察李双江目前的艺术活动,并参考笔者与其本人的直接沟通所获取的信息,对他迄今为止所走过的声乐艺术道路和演唱风格的个性特征这两方面进行研究。结合二者间的必然联系和客观规律,对其艺术成长道路进行梳理,并对其演唱风格中表现突出的三大方面,即:唱法上中西合璧、声音独特的表现力和军旅情感的再现进行分析。 正文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李双江的艺术道路”。主要分为“初涉艺术的艰辛”和“拼搏的艺术历程”两部分。1、“初涉艺术艰辛”主要介绍李双江从上小学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这段时期的艺术事迹。2、“拼搏的艺术历程”主要对李双江学习和探索声乐艺术的经历,以及他在部队生活和前线慰问演出中的艺术事迹进行梳理。 第二部分:“李双江的演唱风格”。主要对李双江演唱风格中表现突出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1、“唱法上中西合璧”主要结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李双江歌唱中对民族和美声两种唱法的运用。2、“声音独特的表现力”主要对李双江的高音和中低音的特色进行分析。3、“军旅情感的再现”分析了李双江的歌唱情感以及军旅情感在其演唱中的表现。 本文的结论是:李双江独特的艺术成长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演唱风格个性化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李双江“唱法上中西结合”的特色演唱风格的形成与其声乐学习和探索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李双江极富个性的声音表现力与其在歌唱技法上的掌握和努力练习歌唱是分不开的;最后,李双江在演唱军旅歌曲时军旅情感的真情再现与他对军旅生活的真情体验和对歌唱技巧的娴熟把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文使我们学习到老一代歌唱家—李双江的成功经验和他为歌唱艺术拼搏进取的精神;使我们领悟到在现实声乐艺术的教育和学习中,要根据自己的艺术成长经历和歌唱技巧的把握去体现自己的演唱风格。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唱法的发展和演唱风格的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佛经的翻译及其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课题的来源于日常学习中的灵感和美国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启发。尤金、奈达以研究《圣经》的翻译而闻
本论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进行了探讨性性研究,并利用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对重庆房地产业的一个具体的案例(S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本文是一篇采用相关经营管理理
本文研究基于星敏感器的星识别算法、导航星库的构造方法和姿态计算方法。 文中简单介绍了卫星姿态控制和常用的姿态敏感器,介绍了星敏感器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星敏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将依据WTO原则和所作的承诺,逐步开放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开放,必将给中国证券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其施展的舞台已不限于国内市场,还包括更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空中交通流量显著增加,原有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仅仅通过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的改善已经不能作为提高空中交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化营销孕育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传统的营销相比多了很多新的特点,本文的第二章中有具体阐述了。营销数据挖掘作为数字化营销的
作为西方文学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之一,威廉·巴特勒·叶芝一生不断追求自己诗艺的革新----从后期浪漫派、唯美派、象征主义到现代主义,并在每个时期里都取
随着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尤其是即将实施的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大批客运站必将进行重建或改建。在这些方面,日本和欧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实践对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漫漫的历史长河不仅在河南筑起了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也形成了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河南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旅游
本研究的目的是得出中国目前的债券收益率曲线。 在国外一些发达市场,相关的研究早已超出了这个范围。因为他们的利率早已经市场化了,而且国债市场非常发达,在同一时间往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