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改性及其储能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tus3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化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开发出更高性能的锂/钠离子电池材料至关重要。正极部分是可充电电池的重要元件,因此开发和改进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的正极材料是推动锂/钠离子电池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因为合成步骤简单和比容量高等优点在二次可充电电池正极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正极材料之一。本论文以固体核磁共振-solid 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s NMR)、电子顺磁共振-el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和同步辐射等表征技术为手段,针对性地解决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目前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如高电压下阻抗增加、氧流失、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扭曲和相变不可逆等。研究内容涉及Li Co O2(LCO)、富锂和钠锂锰层状氧化物,重点研究合成改性、掺杂和表面优化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阐述其充放电机理,从而探索新的规律,为其未来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具体工作如下:(1)我们通过简单的溶液法对LCO进行了基于Ba和Ti双金属的表面处理,得到了目标产物LCO@BT。该策略整合了界面Ti4+掺杂和Ba Ti O3颗粒表面包覆的优势。此外,结合原位ss NMR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研究Li+脱嵌过程中详细的结构演变。结果表明,通过引入Ba Ti O3颗粒,可以提高界面附近的Li+扩散率,同时,界面掺杂层抑制了材料内部与电解液的副反应从而保证其结构完整性,阻止了高工作电压下的不可逆相变。这些优点的结合使所获得的LCO@BT材料在4.5V的高截止电位下工作时仍然具有超高容量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LCO@BT材料0.2 C下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高达90.29%,并且0.1 C的倍率下循环90圈后放电容量仍能达到180.4 m Ah g-1,远优于大多数4.5 V-Li Co O2。(2)我们使用Mg内部掺杂和Ba、Ti双金属表面优化共改性的策略合成了LCMO@BT材料,进一步地将Li Co O2的工作电压提高到了4.6 V。在100 m A g-1的电流密度下,LCMO@BT首圈的放电比容量为208.8 m Ah g-1,在100圈循环后仍有171.8 m Ah g-1的放电比容量,其能量密度超过800 Wh kg-1,高于现有的商业化正极。即使在200 m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充放电,300圈(容量保持率为75.0%)后仍能保持150.7 m Ah g-1的放电比容量。此外,我们提出了4.6 V-LCMO@BT正极的改性机理,该机理包括:(a)Mg元素成功地缓解了深度脱锂化的LCO中氧的堆垛层错问题,从而缓和了O3到H1-3的相变行为。(b)多功能修饰可抑制在高工作电压下由于LCO晶体的两相分离和电极-电解液副反应引起的阻抗增加问题;(c)表面Ti掺杂不仅减少了不可逆的O2-?O(2-α)-反应,阻止了O和Li位点的损失,而且抑制了Co3+还原为Co2+,因此可防止长时间循环后材料由层状Li Co O2坍塌为尖晶石结构Co3O4;(d)多功能共改性阻止了LCO由于内部机械应力增大而引起的晶格体积膨胀问题,增强了LCO结构的坚固性。所有这些优势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Li Co O2正极在4.6 V电压下的循环性能。(3)我们通过调节溶胶-凝胶合成法的反应时间,制备了两种纳米级的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粒度和晶体构型等,其差异主要集中在内部结构上。LNCMO-s材料的层状结构不规则,层间有部分滑移,而LNCMO-p的层状结构则相对整齐。在电化学评估中,LNCMO-p表现出较小的容量和电压衰减,150圈循环后,100 m A g-1的电流密度下仍保持200 m Ah g-1的比容量。优化反应时间不仅可以增强电化学性能,而且能提高结构稳定性。材料长循环后的软X射线吸收谱(s XAS)结果表明,LNCMO-p表面生成的Mn3+较少,证明结构整齐的LNCMO-p发生的相变较少,这是因为微观结构的有序能维持材料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层间滑移的现象。同时,我们发现LNCMO-p循环后的过渡金属迁移较少,说明层状到尖晶石结构的相变被抑制,这进一步解释了其充放电过程中较小的电压降。(4)我们通过一种简单的Ti掺杂策略成功改善了P2/O3-Na0.8Li0.27Mn0.73O2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Ti掺杂的P2/O3-Na0.8Li0.27Mn0.68Ti0.05O2和未掺杂的P2/O3-Na0.8Li0.27Mn0.73O2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结果清楚地证明,Ti取代基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从120.2 m Ah g-1提高到143.2 m Ah g-1)和长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Ti-O键的引入增加了氧离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并有效控制了放电过程中Mn3+造成的Jahn-Teller效应。同时,Ti的引入有效地促进了氧电子对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贡献,而不会牺牲O2-氧化还原的可逆性。进一步地,非原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7Li ss NMR的结果表明,Ti取代基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的原因有两种:(a)在2.0-4.3 V的电压范围内消除了不可逆的表面裂纹;(b)有效地减轻了晶格中的锂损失,并且很好地保持了过渡金属层中锂离子的比例。
其他文献
随着虚拟化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在互联网、政务、金融、交通、医疗以及教育等诸多关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云计算范式下,云服务提供商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硬件设施、平台、软件等不同形式的共享服务,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按需购买和使用这些云服务。随着云服务市场日渐壮大,云服务提供商不断增多。在竞争激烈的云服务市场环境下,当面对众多用户提交的各类云服务请求时,如何最大化云服务利润
西北干旱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发源于山区。然而,由于山区气象和水文观测站点稀少,数据缺乏,从而使气候变化影响下径流的不确定性评估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作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典型代表,基于多源数据,通过构建气候变化影响径流的贡献量、敏感性与不确定性的定量评估模型,运用多个不确定性测度指标与缺水指数,结合水情丰枯变化递推计算方法、气候水
元认知,是一种自我监控、评价、反省的高级认知功能,也是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一种直接体现。大量证据表明,人类的元认知与认知高度分离,并且还可能是领域特异化的,比如知觉的元认知与记忆的元认知互相独立。但是,无论是行为学上还是神经学上,从未有研究在动物上验证过这种元认知的专门化与特异化。在行为学上,有研究指出了猕猴可能拥有类人的元认知能力,但是这种元认知可能受到大量混淆变量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生成设备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产生了以“高速”、“持续不断”和“动态变化”为特征的数据。这类数据被称为流数据(Streaming Data)。流数据的价值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降低,对这类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先存储后处理”技术,如数据库与批处理,不再满足对此类数据及时处理的需求。因此,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技术
二氧化碳不仅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廉价的可再生C1资源。通过化学固定方法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发展绿色碳科学以及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围绕二氧化碳作为C1合成子的氟代羧酸和手性环碳酸酯的合成新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完成以下工作:1)实现了铜催化1,1-二氟烯烃与二氧化碳的高立体选择性的脱氟羧化反应,发现在10 mol%的膦配体Xantphos和碘化亚铜形成的络合物催化剂作用下,芳
Ricci孤立子的概念是由R.Hamilton在8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Ricci流的自相似解,在Ricci流奇异性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爱因斯坦流形的自然推广.本论文主要研究在某些曲率条件下梯度Ricci孤立子的刚性及相关问题,包括具调和Weyl曲率的梯度Ricci孤立子的刚性,具调和曲率张量的真空静态空间和CPE度量空间的分类,以及积分Bakry-(?)mery Ricci曲率条件下M
超分子荧光功能体系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发光性能的光学材料,无论是对其光物理化学性质还是功能应用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伴随超分子配位组装领域的蓬勃发展,基于分立金属有机组装体的超分子荧光功能体系展现出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广阔的应用范围。更进一步,通过在分立荧光金属有机组装体中引入其它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位点,构筑超分子荧光逐级组装体系,不仅能实现荧光性能的调控,同时能够实现功能应用的扩展。为进一步
肿瘤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致命因素。然而,现有肿瘤治疗技术的匮乏性和自身局限性,使之在肿瘤治疗中难竟全功,新型高效的肿瘤治疗策略亟待探究。纵观肿瘤治疗技术的沿革历程,其发展与物理、化学科学密切相关,因此,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独特物化效应的纳米医学领域应运而生,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铁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磁学、电学、光学、力学性能和化学活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均匀、规则且贯通的孔道、高表面积和孔容、可调的孔径和孔结构、独特纳微结构及形貌等,在催化、吸附、传感、载药、能量转换与存储以及气体传感/分离等领域展现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尽管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策略制备出种类丰富的介孔材料,但材料的主体仍集中于二氧化硅、碳、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等等。对于聚合物,由于聚合过程复杂、单体易挥发、缺乏合适的模板等问题,制备孔结构和形貌精确可控的介孔材料仍
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是较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素养是数学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之一。当前国内外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仍然普遍存在有待改善的问题,数学教师的问题解决教学素养需要提高。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前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发展职前数学教师的问题解决教学素养是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数学方法论是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论,是主要面向学科教学(数学)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等职前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