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直线电机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研究

来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高效、高速、高精度的加工要求,高档数控机床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是目前国家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直驱技术实现了零传动驱动的方式,这种驱动方式具有高速度、高加速度、高精度、大推力,快速响应性等特点,因此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档数控机床,其中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就是采用直接驱动的方式。  直驱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动方式,它取消了中间传动环节,由此也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带来了很多问题,如负载变化的扰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机电强耦合等,都严重的影响着直线电机的伺服性能,成为直线电机的应用和推广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针对交流伺服系统的参数时变和非线性,设计了一种自调整模糊PID控制器,以实现具有一定自适应能力的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分析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其数学模型。针对伺服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采用矢量变换和id=0的控制策略实现对直线电机的解耦控制。并介绍了空间电压脉宽调制技术,实现了伺服驱动器的逆变控制。  (2)介绍了伺服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的实现。并对整个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分析,分别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三闭环进行设计;速度和电流环采用PI控制器;而位置环则采用了一种自调整模糊PID控制器,它不依赖于控制对象的模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3)通过直线电机实验台的测试结果和分析表明,适当的调整伺服系统的PID的控制参数,能够使伺服性能得到最佳的控制效果,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纵观3-6年级科学教材,核心概念的建立是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与学的难点.核心概念的确立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往往需要学生在几个年段的学习中不断完善,最终建立概
期刊
期刊
接受腔作为一种假肢生机界面是假肢体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基础。功能性假肢接受腔需要同时具备穿戴的安全舒适性和力及运动的功能传递性。但由于功能传递性对界面的刚性要求与安
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装备都在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的方向发展。高速主轴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若出现故障特征不能及时正确地对其进行故障诊断及维修,会产
期刊
学位
低结构材料简单、可变性强、可塑性高、可探究的空间大,教育目标比较隐性、活动过程比较自由,且表现形式多样.这些都是低结构材料能够广泛运用于幼儿园活动中的优点.随着课程
确定性光学加工所产生的中高频误差会降低光学零件的抗激光损伤阈值,影响强光光学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幅值和分布进行严格控制。磁流变抛光能够实现光学零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损伤加工,但磁流变抛光的去除函数束径比较小,容易产生中高频误差,从而引起光学零件的自聚焦效应和表面损伤。超精密车削适于加工频率转换等类型的强光光学零件,但是车削表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加工纹理,需要对误差频谱进行表征和控制。针对上述情况
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标志性技术,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瓶颈。微悬臂梁是MEMS器件中最典型的结构,也是机电耦合的关键元件,裂纹的存在会导致结构动力学特征的改变,而在结构中引入孔缝能够提高压阻MEMS悬臂梁传感器的灵敏度。本文主要对裂纹微悬臂梁机电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及通过引入应力集中区域(SCR)提高压阻悬臂梁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