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凝胶的组装调控和光催化性质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它是由脂质和其他功能组分通过超分子组装而成的,其中光收集复合物(LHCs)中的叶绿素和辅助色素充当光收集的天线吸收太阳能。同时,卟啉作为叶绿素中的一类发色团,在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发挥着许多关键作用,包括吸收光能和电子转移等。因此,本论文探索通过脂质衍生物的多层次共组装形成类似脂质双层膜以及超分子凝胶,搭载金属催化中心(Co)或者发色团(卟啉),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或者光催化裂解水析氢。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部分:1、金属凝胶诱导疏水微环境和双核钴协同效应用于高效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构筑了类脂分子(LG/Nico,LG/Bipy等)与过渡金属离子共组装形成的金属凝胶催化剂。电镜观察到两种金属凝胶截然不同的形貌结构,同时接触角测试也表明两者完全不同的亲疏水特性,而且尽管类脂分子没有很好的导电性,在形成金属凝胶后不仅测试或计算出其半导体特性,例如导带位置、价带位置、电化学阻抗,还有直接反映催化剂金属氧化还原特性的循环伏安曲线。最关键的一点是,两类不同的两亲分子经过超分子组装形成的金属配位方式也由于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不同而产生很大区别,以上这些性能直接影响其在光催化性能方面的表现。在光催化实验中,LG/Nico-Co在24小时内稳定催化且最高CO产量为208724 μmol g-1,同时CO/H2选择性为90%;LG/Bipy-Co在15小时内释放出142866 μmolg-1 CO,且CO/H2选择性为87%。除此之外,通过改变反应溶液中水和乙腈的比例也可以进一步调节金属凝胶催化剂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CO生成速率和选择性。理论计算结果显示,性能最为优异的LG/Nico-Co中类脂分子与Co离子的共组装可以构筑具有紧密堆积的烷基链和双核协同的金属活性位点的多层次纳米结构,从而诱导形成疏水性微环境以实现良好的传质和基于相邻两个金属中心协同作用的高效催化效果。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类脂分子催化剂可以通过简单的离心干燥回收,同时也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中降解。这项工作不仅为设计基于有机小分子组装的新能源体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为软材料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提供一些新的见解。2、多组分超分子凝胶诱导卟啉质子化并形成激基复合物,从而改善组装体的光学性质,并有效地光催化析氢。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分别构筑了类脂分子和两种卟啉的多组分超分子凝胶,电镜图像显示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多组分组装体有不同的纳米结构。出乎意料的是,在DMF溶剂条件下,两种卟啉与类脂分子共组装不仅在中性条件下凝胶化,还会发生质子化,而且形成了激基复合物。同时,卟啉的质子化和J-聚集将材料的吸收光谱扩展到很宽的波长范围(300-750nm),与太阳光谱的波长范围(300-1200nm)相比其理论光谱效率约为50%,这极大地改善了多组分凝胶体系的整体光化学性能。在光催化析氢反应中,在DMF中制备的多组分凝胶体系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性能,产氢效率大约是乙醇体系的8倍。通过选择不同的凝胶化溶剂,可以调节超分子组装体的纳米结构、光谱吸收范围和光催化性能。这些有趣的特性为光生电子的产生提供了更小的带隙、良好的电荷分离和光生载流子的有效传输。这种多组分超分子凝胶为构建光催化体系提供了一种的新方法。3、多发色团超分子凝胶用于光催化析氢。利用类脂分子的自组装特性,通过整合三种不同类型的发色团(PtTCPP,RuDCBPY和PDI),构筑了带有双光敏剂到三光敏剂的多组分超分子凝胶,与单独的溶液状态相比,双光敏剂凝胶和三光敏剂凝胶都将吸收光谱扩展到更宽的波长范围,表明光收集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出乎意料的是,三光敏剂凝胶在426 nm处出现新的肩峰,表明卟啉形成J-聚集体;同时从双光敏剂向三光敏剂凝胶转变时,组装体的手性也逐渐消失,这表明不同种类的发色团在凝胶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三光敏剂凝胶的SEM和AFM图像均呈现类似涡旋纤维纳米结构,而双光敏剂凝胶无论在SEM或AFM图像上,都维持传统的纳米带结构,这表明多发色团的引入会定向诱导改变凝胶的排列结构。并且,三光敏剂凝胶的分层卷曲结构有利于助催化剂Pt纳米颗粒均匀负载,表现出更有效的光催化析氢效果。因此,通过整合不同种类的光敏剂,超分子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生电子的电荷分离和载流子传输都得到明显改善。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多发色团凝胶体系的光电和催化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代社会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对用于疾病早期诊断的生物传感器的需求正在增加。生物传感器将蛋白、核酸与小分子生物标志物转化成声、光、电等信号以实现对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反应调查和治疗效果评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和高成本效益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检测。然而,现今基于疾病标志物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仍处于起步阶段,
学位
<正>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措施,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立足点。然而,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产教融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单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很难达到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产教融合进行监督和管理,是确保产教融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室内建材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散发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对室内建材VOCs散发预测研究模型主要包括经验模型和传质模型等,但相关模型或者太过复杂、参数难以求解,或者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限制了预测模型的应用。同时,材料结构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室内建材VO
学位
多孔有机笼(POCs)是一种晶态多孔分子材料。多孔有机笼既是一类通过共价键将构筑单元连接成具有孔隙结构的笼状分子,又代表了通过超分子作用将有机笼分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组装成独特的多孔结构。因而多孔有机笼同时具备分子和多孔超分子的属性,可以作为一类主体分子,也作为一种超分子多孔材料。它们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比表面积、三维交叉孔道和易于器件加工等材料特点。多孔有机笼在吸附与分离、非
学位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作为化学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传感分析、生物成像以及疾病诊疗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存在独特的亲金相互作用,金(Ⅰ)配合物自组装形成的纳米材料不仅具有多种形态的纳米结构,而且通常表现出聚集诱导磷光发射特性,这使得其在构建高性能的纳米发光传感器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金(Ⅰ)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出发,利用金(Ⅰ)纳米材料构建了三种纳米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多种目
学位
传染性病原体广泛存在于食物、水和空气中,用于治疗病原体感染问题的抗生素曾是最优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误用和过度使用,细菌出现耐药性,对全球健康问题造成极大的威胁。枝状纳米二氧化硅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高曲率表面结构、大的中心辐射状孔道、可及的内表面,为化学与生物分子的附载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在食品安全、环境工程、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本论文基于枝状纳米二氧化硅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学位
随着工业和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含有有色染料和抗生素的废水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现如今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具有高效且稳定性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钨酸铋(Bi2WO6)作为Aurivillius家族中最简单的一类半导体材料,它所具有的层状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光催化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未经改性的B
学位
电解水制氢是未来氢能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阳极的析氧反应(OER)控制着电解水制氢的能量效率。高性能电催化剂的设计在克服OER的动力学壁垒,降低电解水制氢的能耗上至关重要。本文以廉价过渡金属催化材料为研究对象,着重聚焦于金属有机骨架(MOFs)和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材料,围绕缺陷引入手段、界面构建方法和元素化学掺杂策略,从优化组成搭配、调节形貌和调整微观结构入手,系统研究了以掺杂元素引入量为导
学位
在设计中,夹层梁/板的屈曲以及振动是最为关键的两个问题并直接决定了其服役性能。在过去几十年间,关于屈曲问题的研究更多,早期的研究多数针对于各向同性夹层结构,且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关于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屈曲研究相对较少。迄今为止,适用于复合材料夹层梁/板屈曲的精确统一化理论模型仍有待建立。不同于薄壁梁板结构,夹层梁/板结构的力学行为反映出了一些独特的属性,例如,夹层梁/板的局部失效模式
学位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大数据、社交媒体、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所产生的信息量迅速增长。“信息爆炸”使得尺寸更小、功耗更低、处理速度更快这三项指标成为引领电子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半导体器件相比,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在信息存储方面具有非易失性、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等显著优势,可为满足上述需求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而作为其主要构成的磁性薄膜因此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铁基单晶磁性薄膜为核心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