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电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和可控制备及其电解水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mantou_3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解水制氢是未来氢能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阳极的析氧反应(OER)控制着电解水制氢的能量效率。高性能电催化剂的设计在克服OER的动力学壁垒,降低电解水制氢的能耗上至关重要。本文以廉价过渡金属催化材料为研究对象,着重聚焦于金属有机骨架(MOFs)和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材料,围绕缺陷引入手段、界面构建方法和元素化学掺杂策略,从优化组成搭配、调节形貌和调整微观结构入手,系统研究了以掺杂元素引入量为导向的催化材料的构效关系,提出了构建具有独特特性氧空位以及特殊杂化晶体结构的异质核壳催化材料的新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的理性设计、全面的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及理论计算模拟手段,揭示了化学掺杂、缺陷工程和界面工程优化材料电子结构的微观机理,实现了过渡金属催化材料电解水性能的显著提升。(1)基于元素可控掺杂策略,采用超声和溶剂热两步法在泡沫镍的表面原位生长由二维Ni2V-MOFs纳米片多级自组装形成的三维绣球花状电催化材料。Ni2V-MOFs仅需要244 mV(OER)和89 mV(HER)的过电位就可以驱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并表现出超过80 h的优越稳定性。通过系列对照实验和表征结果,明确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ⅰ)特殊的形貌设计赋予了 Ni2V-MOFs极高的比表面积(444.95 m2/g)并提高了活性位点的丰度;ⅱ)多价态、高变价的V离子的引入调控了镍基MOFs中Ni物种的电子结构,形成Ni和V之间强烈的电子耦合,促进电子从Ni位点转移至V,从而提高了 Ni2V-MOFs材料的电子传输能力;ⅲ)钒的引入还降低了 OER过程中决速步骤的能垒,并提高对水分子和氢中间体的吸附,提升了 Ni2V-MOFs的催化活性。这项工作为高性能电解水双功能MOFs催化剂的设计以及催化反应机制探究提供新的见解和指导。(2)进一步针对元素掺杂策略中其它元素的引入造成体系复杂度上升的问题,以具有优异OER性能和潜在HER性能的CoFe-LDH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多价态、高变价性的V元素,优化Co2+和Fe3+的电子结构。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在碳布表面原位生长CoFeV-LDH纳米片。通过精细量化掺杂元素的引入量建立CoFeV-LDHs的电化学性能和金属元素摩尔比之间的描述关系。引入数学“极限思想”进一步确认M2+:M3+(M代表金属)和Fe3+:V3+的摩尔比是决定催化活性和动力学特性表达的主导因素。在这特定的体系中,趋向于低价态的V3+作为电子结构调节的枢纽构建了加速电子转移通道,显著缩小了 OER和HER过程中的动力学壁垒。在V3+的诱导下,Co2+成为OER过程的次级活性中心(Fe3+被认为是初级活性中心),以活性位点数量的优势产生对OER的巨大贡献;对于HER过程,电子结构得到优化的Co2+在促进氢中间体的产生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Fe3+的存在有效缩小了决速步骤的反应能垒。三种金属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这种“共生关系”有别于纯粹的掺杂或共掺杂效应,促使三元CoFeV-LDH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分解水性能。最终,当M2+:M3+为4:1,且Fe3+:V3+为1:1时,Co8FeV@CC的本征催化活性达到双金属LDH样品的10倍以上。这项工作为理解通过元素掺杂策略引起的复杂成分对电催化剂电解水性能的实际贡献提供了重要补充。(3)以缺陷工程和界面工程为核心,采用廉价的铁、钴、镍过渡金属元素为原料,通过水热-特定热解-电化学沉积分步工艺构建具有规则化分布氧空位以及结晶/非晶杂化结构的特殊异质核壳材料,其中一维纳米线(Co3O4)为核,二维纳米片(NiFe-LDH)为壳。由于Co3O4前驱体中氟取代的改性作用,在随后特定温度下的热解过程中得到的氧空位表现出更高的浓度和规则化分布程度,显著优化了 Co3O4的电子结构并降低了对OER的动力学势垒。反应条件温和,合成周期超短的电化学沉积法有助于获得具有结晶/非晶杂化结构的NiFe-LDH壳层,随着以Ni物种为主要组成的异质界面的构建,金属位点之间,特别是Co3O4中的Co物种与NiFe-LDH中的Fe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加速了电子转移过程。同时,大量规则分布的氧空位与在NiFe-LDH无定形区域中的配位不饱和Fe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辅助完成电子回溯,进一步优化了整个核-壳体系的电子结构,最终实现电催化活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同步提升。该工作为以缺陷工程和界面工程为主导的高性能特殊异质核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力发展核电事业是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压水堆(PWR)核电站是目前在役最多的核电站类型。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和所需要的性能不同,PWR核电站所用材料包括低合金钢、不锈钢、镍基合金等多种材料,而各种材料之间经常通过焊接相连,因此核电设备中存在大量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其中SA508-309L/308L-316L是用于连接压力容器接管嘴与安全端的一种典型的异种金属焊接
学位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气候变暖的加剧,许多新能源转换技术(如水电解槽、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CO2还原等)应运而生,用于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问题。开发高性能的电催化剂是实现快速能量转换的关键。虽然贵金属催化剂(Pt/C、IrO2、RuO2)有许多优点,但其稀缺性和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优异的电催化剂一般具备以下优点: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充分暴露的活性位点;组成分子设计的高度灵活性以及可调控的网
学位
为了提高钢材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将微合金钢的碳含量提高至中碳钢范围,并采用直弧型连铸机结合吹氩工艺进行连铸坯生产,消除弧形连铸机生产连铸坯内弧侧1/4处夹杂物聚集缺陷,实现无缺陷中碳微合金钢连铸坯的生产。然而,实际中碳微合金钢连铸坯生产过程外弧侧角部裂纹缺陷和皮下气泡缺陷频繁产生,对连铸坯的质量和后续的加工处理产生了严重影响,已成为限制钢材高品质与高效化生产的共性技术难题。因此,对连铸坯角部裂纹及
学位
随着当代社会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对用于疾病早期诊断的生物传感器的需求正在增加。生物传感器将蛋白、核酸与小分子生物标志物转化成声、光、电等信号以实现对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反应调查和治疗效果评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和高成本效益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检测。然而,现今基于疾病标志物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仍处于起步阶段,
学位
<正>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措施,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立足点。然而,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产教融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单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很难达到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产教融合进行监督和管理,是确保产教融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室内建材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散发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对室内建材VOCs散发预测研究模型主要包括经验模型和传质模型等,但相关模型或者太过复杂、参数难以求解,或者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限制了预测模型的应用。同时,材料结构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室内建材VO
学位
多孔有机笼(POCs)是一种晶态多孔分子材料。多孔有机笼既是一类通过共价键将构筑单元连接成具有孔隙结构的笼状分子,又代表了通过超分子作用将有机笼分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组装成独特的多孔结构。因而多孔有机笼同时具备分子和多孔超分子的属性,可以作为一类主体分子,也作为一种超分子多孔材料。它们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比表面积、三维交叉孔道和易于器件加工等材料特点。多孔有机笼在吸附与分离、非
学位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作为化学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传感分析、生物成像以及疾病诊疗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存在独特的亲金相互作用,金(Ⅰ)配合物自组装形成的纳米材料不仅具有多种形态的纳米结构,而且通常表现出聚集诱导磷光发射特性,这使得其在构建高性能的纳米发光传感器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金(Ⅰ)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出发,利用金(Ⅰ)纳米材料构建了三种纳米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多种目
学位
传染性病原体广泛存在于食物、水和空气中,用于治疗病原体感染问题的抗生素曾是最优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误用和过度使用,细菌出现耐药性,对全球健康问题造成极大的威胁。枝状纳米二氧化硅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高曲率表面结构、大的中心辐射状孔道、可及的内表面,为化学与生物分子的附载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在食品安全、环境工程、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本论文基于枝状纳米二氧化硅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学位
随着工业和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含有有色染料和抗生素的废水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现如今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具有高效且稳定性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钨酸铋(Bi2WO6)作为Aurivillius家族中最简单的一类半导体材料,它所具有的层状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光催化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未经改性的B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