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图像的黑土大孔隙精细分割与重构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ut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土作为全球公认最肥沃资源,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要基础。而大孔隙是水分和溶质运移的主要路径,能为植物根系生长、微生物活动等提供充足营养和空间。探索大孔隙结构有助于理解黑土生态过程的发生发展,也对黑土结构改良、灌溉制度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大孔隙复杂不规则性和时空变异性,受现有图像处理方法限制,大孔隙获取存在自动化程度弱、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因此,大孔隙精准分割和重构是当下黑土结构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大孔隙结构表达和可视化这一目标入手,提出了自动化、智能化分割与重构方法,实现了大孔隙精细分割和三维特征准确描述,对因含水率、物理状态导致的图像变化具有自适应性。具体包括:(1)提出了自适应模糊C均值大孔隙分割方法针对现有分割方法自动化程度弱和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自适应模糊C均值法(AFCM)大孔隙分割法。该方法基于黑土CT图像特征自动选择聚类数目,并依据大孔隙分割准则实现分割目标的灵活表达。通过与经典大孔隙分割方法(Image J和IPP)比较证明,AFCM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大孔隙分割能力强的特点。(2)提出了基于灰度-梯度特征的模糊C均值大孔隙分割方法针对AFCM法隶属度矩阵初始化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灰度-梯度特征的模糊C均值大孔隙分割方法(GGFCM)。该方法能够根据图像灰度-梯度信息,完成隶属度矩阵自动分区赋值,实现像素点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GGFCM法分割错误率在第10次迭代时已低至FFCM法和AFCM法的9%和6%,证明了GGFCM法具有最高分割精确度和最快分割效率。(3)提出了基于邻域约束的模糊C均值大孔隙分割方法受黑土非均质性和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大孔隙具有邻域相似性;而且上述两种方法仅考虑单独像素点会错误分割大孔隙结构。因此,本文将八邻域信息引入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邻域约束的模糊C均值大孔隙分割方法(GGFCM-N)。实验结果表明,GGFCM-N法具有最小平均面积/周长相对误差(2.98%和5.46%)、分配熵(0.8118)、类间关联性(0.1640)和最大分配系数(0.1120),证明了GGFCM-N法对不同形态大孔隙具有更佳分割性能。(4)提出了简化卷积网络大孔隙分割方法受大孔隙复杂多变性和细小不规则性影响,上述三种方法均存在过分割和欠分割现象;而且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分割方法应对不同黑土CT图像具有强鲁棒性,本文提出了简化卷积网络法(SCN)。该方法能够通过多重卷积实现大孔隙多维特征的全面表达。实验表明,SCN法具有最高分割准确率(99.82%)、分割精度(99.61%)和分割召回率(99.93%),证明了SCN法具有最优大孔隙分割性能。(5)探索了大孔隙三维模型重构方法大孔隙三维特性是评估黑土功能的重要条件,因此,为实现大孔隙空间结构直观显示和拓扑特征充分表达,本文探索了大孔隙三维模型重构方法。基于大孔隙二维图像,验证了光线投射法对于黑土大孔隙真实模型构建的适用性。同时,证明了并行细化法提取的大孔隙骨架模型具有良好连通性、细化性和中心性,能够准确描述黑土大孔隙拓扑特征。
其他文献
自从司法解释明确怠于清算的股东应承担清算责任以来,司法实践中追究股东清算赔偿责任的案件日益增多,由此引发了股东清算责任泛化的争论。故有学者主张应采"谁经营谁清算"的原则——取消股东的清算义务人资格,将董事列为清算义务人,令其承担怠于清算的责任。这是因为董事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由其作为清算义务人,有助于清算工作的开展和清算效率的提升。但这样的主张未能充分注意清算义务人与清算组工作人员的差别。在有限公
目前的林业装备底盘在面对灌丛、障碍、陷坑、陡坡、高山角等困难立地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通过性稳定性底盘的研发有助于解决林业装备困难立地的作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六轮铰接摆臂林用底盘结构,该底盘具有更大的调整范围,保障底盘能够更平稳的通过障碍,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结合林业机械底盘和铰接移动机器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六轮铰接摆臂底盘结构,沿用林业机械底盘的铰接转向形式,首次使用四杆摆臂机
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WISNs)在远程、实时、精准信息监测领域有着广泛发展潜力。针对传感器功耗限制强、感知环境复杂、图像重要区域重构质量不高、图像传输缓慢且抗干扰能力弱等挑战,探索适合于大数据量、强噪声的野外监测图像高效编码与传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野生动物监测作为应用场景,本文以兼顾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式下野生动物监测图像的重构质量、传输效率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为目标,力图实现野生动物监测图像的高效
锈色棕榈象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重大入侵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热带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昆虫嗅觉在寄主定位、生殖活动和躲避天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嗅觉基因是昆虫嗅觉活动的分子基础。因此,对其嗅觉感受机制和诱捕技术研究有利于提高锈色棕榈象的绿色防控。本研究突破人工饲养难题,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鉴定出嗅觉相关基因,对其进行表达谱分析,明确了基因沉默对锈色棕榈象识别聚集信息素的影响,摸清了聚集信息素
森林健康是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众多的胁迫因素中,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云南松钻蛀性害虫在云南等省份大面积成灾,造成云南松大量死亡,对林业造成重大损失。为应对未来潜在病虫灾害的发生,持续的森林病虫害调查监测至关重要,而林木枯梢程度是反映大多数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型激光雷达与多光谱红外相机耦合的林木枯梢状况调查方法
随着现代化林业的发展,林业装备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对于林业机器人来说,机器视觉系统成为获得作业环境信息和实现智能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林区作业环境复杂多变、道路崎岖不平、障碍物多等因素,都难以避免地会使林业机器人产生颠簸和振动,使其视觉系统拍摄的林业图像产生运动模糊,从而严重影响后续的识别、重建等作业任务。因此,对林业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方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目前的模糊图像复原方法大多都针对一般的自然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兼具经济和生态价值。华北落叶松的育种目标是培育出生长快、材性好、抗性强的新品种。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遗传背景复杂、多数经济性状为数量性状,依靠传统育种方法进行新品种选育,通常效率很低。利用DNA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提
异形叶性是植物基于表型可塑性在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形态叶片的现象,是植物对环境适应及资源最优化利用的一种生存策略。胡杨是一种典型的木本异形叶植物,它是中亚和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唯一的天然乔木树种和重要的建群树种,在抵御风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年胡杨具有披针形叶、卵圆形叶、锯齿卵圆形叶等多种形态叶片,对不利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而是研究树木对环境适应的重要模式树种。目前,
速生杨木是重组装饰材制造中常用的木材,对速生杨木进行染色和阻燃同步改性处理是改善木材表面装饰效果,提高阻燃性能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针对杨木表面颜色不均匀、色调单一及易燃等问题,采用配伍性较好的酸性染料(GR)和氮磷阻燃剂(NP)对杨木进行染色和阻燃同步改性处理,旨在改善木材的表面装饰效果并提高防火性能。为进一步提升杨木性能,采用不同预处理方式改善木材的渗透性以及壳聚糖后处理方法提升阻燃染色同步改性杨
竹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材料,具有成材快、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等诸多优点。然而竹材在户外应用时极易发生腐朽、霉变等生物劣化现象。防腐处理可有效防治生物劣化现象,但可能引起防腐剂流失和金属腐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竹处理材性能及其长效防护方法。三唑复合防腐剂兼具防腐防霉变功能。本研究选用三唑复合防腐剂处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制备竹处理材,研究其防霉变性能、抗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