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复合防腐剂处理竹材的性能及其涂层防护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材料,具有成材快、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等诸多优点。然而竹材在户外应用时极易发生腐朽、霉变等生物劣化现象。防腐处理可有效防治生物劣化现象,但可能引起防腐剂流失和金属腐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竹处理材性能及其长效防护方法。三唑复合防腐剂兼具防腐防霉变功能。本研究选用三唑复合防腐剂处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制备竹处理材,研究其防霉变性能、抗流失性能和金属腐蚀性能;采用元胞自动机(CA)模型探究竹处理材金属腐蚀形貌特征;采用脲醛树脂(UF)/桐油微胶囊型自修复涂层技术延长涂层使用寿命,实现涂层长效防护的目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三唑复合防腐剂竹处理材防霉变性能三唑复合防腐剂竹处理材具有较好的防霉变性能。丙环唑(PPZ)-戊唑醇(TEB)/碘丙炔基正丁氨基甲酸酯(IPBC)浓度大于0.06/0.05wt%(载药量0.124/0.104kg·m-3)时,对霉菌和变色菌的防治效力均可达到100%;PPZ-TEB/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MCI-MI)中MCI-MI浓度为0.17wt%(载药量0.341kg·m-3)和0.26wt%(载药量0.517kg·m-3)时,对变色菌治效力均可达到100%。(2)三唑复合防腐剂竹处理材抗流失性能和金属腐蚀性能三唑复合防腐剂竹处理材中PPZ、TEB和IPBC抗流失性能良好,流失率分别为2.02%(载药量0.072kg·m-3)、1.2%(载药量0.072kg·m-3)和0.65%(载药量0.284kg·m-3);MCI和MI流失率分别为14.78%(载药量0.543kg·m-3)和48.87%(载药量0.181kg·m-3),流失率较高。相比于不锈钢、铝合金及铜质金属,三唑复合防腐剂竹处理材对铁质金属具有较强金属腐蚀性。PPZ-TEB、PPZ-TEB/IPBC和PPZ-TEB/MCI-MI竹处理材对Q235钢和65Mn钢的腐蚀速率范围分别为69.39~132.70μm?a-1、81.58~171.10μm?a-1和111.39~324.22μm?a-1;56.03~95.49μm?a-1、64.86~114.73μm?a-1和95.08~250.57μm?a-1。(3)竹处理材金属腐蚀形貌特征研究根据三唑复合防腐剂竹处理材中Q235钢局部腐蚀特征建立了腐蚀坑起始模型和生长模型。基于Q235钢腐蚀坑起始模型和生长模型建立了CA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竹处理材金属腐蚀演化过程。(4)胶囊型自修复涂层长效防护竹处理材性能UF/桐油微胶囊封装工艺参数为p H值3~3.5、乳化剂用量10ml、搅拌转速400rpm时,微胶囊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包封率分别为97μm、22~185μm、71wt%,芯材平均含量约为77wt%,热降解温度约为220℃。UF/桐油微胶囊型自修复涂层具有自动修复损伤区域的能力,且抗冲击性能和附着强度未出现明显降低。UF/桐油微胶囊型自修复涂层能够有效提高竹处理材抗流失性和降低对金属的腐蚀性。涂饰自修复聚氨酯和自修复丙烯酸酯涂层后,在综合老化条件下0.3wt%MCI-MI中MCI的流失率较对照涂层分别降低了0.63%和3.04%,MI分别降低了9.80%和6.05%;PPZ-TEB/MCI-MI处理材中Q235钢腐蚀后平均质量损失率(720h)比对照涂层分别降低了58.2%和66.3%,而65Mn钢分别降低了44.9%和67.1%。
其他文献
自从司法解释明确怠于清算的股东应承担清算责任以来,司法实践中追究股东清算赔偿责任的案件日益增多,由此引发了股东清算责任泛化的争论。故有学者主张应采"谁经营谁清算"的原则——取消股东的清算义务人资格,将董事列为清算义务人,令其承担怠于清算的责任。这是因为董事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由其作为清算义务人,有助于清算工作的开展和清算效率的提升。但这样的主张未能充分注意清算义务人与清算组工作人员的差别。在有限公
目前的林业装备底盘在面对灌丛、障碍、陷坑、陡坡、高山角等困难立地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通过性稳定性底盘的研发有助于解决林业装备困难立地的作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六轮铰接摆臂林用底盘结构,该底盘具有更大的调整范围,保障底盘能够更平稳的通过障碍,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结合林业机械底盘和铰接移动机器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六轮铰接摆臂底盘结构,沿用林业机械底盘的铰接转向形式,首次使用四杆摆臂机
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WISNs)在远程、实时、精准信息监测领域有着广泛发展潜力。针对传感器功耗限制强、感知环境复杂、图像重要区域重构质量不高、图像传输缓慢且抗干扰能力弱等挑战,探索适合于大数据量、强噪声的野外监测图像高效编码与传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野生动物监测作为应用场景,本文以兼顾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式下野生动物监测图像的重构质量、传输效率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为目标,力图实现野生动物监测图像的高效
锈色棕榈象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重大入侵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热带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昆虫嗅觉在寄主定位、生殖活动和躲避天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嗅觉基因是昆虫嗅觉活动的分子基础。因此,对其嗅觉感受机制和诱捕技术研究有利于提高锈色棕榈象的绿色防控。本研究突破人工饲养难题,利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鉴定出嗅觉相关基因,对其进行表达谱分析,明确了基因沉默对锈色棕榈象识别聚集信息素的影响,摸清了聚集信息素
森林健康是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众多的胁迫因素中,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云南松钻蛀性害虫在云南等省份大面积成灾,造成云南松大量死亡,对林业造成重大损失。为应对未来潜在病虫灾害的发生,持续的森林病虫害调查监测至关重要,而林木枯梢程度是反映大多数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型激光雷达与多光谱红外相机耦合的林木枯梢状况调查方法
随着现代化林业的发展,林业装备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对于林业机器人来说,机器视觉系统成为获得作业环境信息和实现智能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林区作业环境复杂多变、道路崎岖不平、障碍物多等因素,都难以避免地会使林业机器人产生颠簸和振动,使其视觉系统拍摄的林业图像产生运动模糊,从而严重影响后续的识别、重建等作业任务。因此,对林业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方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目前的模糊图像复原方法大多都针对一般的自然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兼具经济和生态价值。华北落叶松的育种目标是培育出生长快、材性好、抗性强的新品种。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遗传背景复杂、多数经济性状为数量性状,依靠传统育种方法进行新品种选育,通常效率很低。利用DNA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提
异形叶性是植物基于表型可塑性在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形态叶片的现象,是植物对环境适应及资源最优化利用的一种生存策略。胡杨是一种典型的木本异形叶植物,它是中亚和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唯一的天然乔木树种和重要的建群树种,在抵御风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年胡杨具有披针形叶、卵圆形叶、锯齿卵圆形叶等多种形态叶片,对不利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而是研究树木对环境适应的重要模式树种。目前,
速生杨木是重组装饰材制造中常用的木材,对速生杨木进行染色和阻燃同步改性处理是改善木材表面装饰效果,提高阻燃性能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针对杨木表面颜色不均匀、色调单一及易燃等问题,采用配伍性较好的酸性染料(GR)和氮磷阻燃剂(NP)对杨木进行染色和阻燃同步改性处理,旨在改善木材的表面装饰效果并提高防火性能。为进一步提升杨木性能,采用不同预处理方式改善木材的渗透性以及壳聚糖后处理方法提升阻燃染色同步改性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