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B1类属于霉菌毒素中的一种,也是在粮油作物中存在最普遍的一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粮油作物因气候潮湿、保存不当引起的。产蛋鸡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会出现生产性能下降、蛋品质降低和体内残留等不良影响。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来分析和研究黄曲霉毒素B1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各器官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影响。通过本次试验研究为黄曲霉毒素B1对产蛋鸡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分为五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四个处理组,处理组1、2、3、4分别添加黄曲霉毒素B1浓度为10、15、20、25μg/kg的饲料。试验结果表明:1.在生产性能方面:处理组3和处理组4与对照组的料蛋比对比分别上升了15.2%、20.8%(p<0.05);处理组3和处理组4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下降了10%、8%(p<0.05);处理组3和处理组4与对照组的产蛋率相比分别下降7.76%、8.25%(p<0.05)。2.在蛋品质方面:处理组4与对照组的蛋壳强度相比下降了6.7%(p<0.05);处理组4与对照组的哈氏单位相比降低了8.41%(p<0.05);处理组4与对照组的蛋黄色泽相比降低了8.38%(p<0.05);处理组4的平均蛋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7.35%(p<0.05)。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颜色相比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3.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处理组4与对照组的甘油三酯含量相比高于对照组12.5%(p<0.05);处理组4的血糖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升高了11.5%(p<0.05);处理组4与对照组的总胆固醇含量相比降低了14.17%(p<0.05);处理组4相对于处理组谷丙转氨酶升高7.65%(p<0.05),处理组4相对于对照组谷草转氨酶升高27.1%(p<0.05);血清总蛋白的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4、在各器官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方面:肝脏中:处理组2、3、4黄曲霉素B1的残留量相较于对照组上升了4.5%、5.5%、15.5%(p<0.05)。其他各器官各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饲喂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大于20μg/kg的饲料时,可使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产蛋率下降、料蛋比上升。2.饲喂黄曲霉毒素B1浓度大于25μg/kg的饲料时,蛋壳强度明显降低、哈氏单位指数降低、蛋黄色泽指数降低、平均蛋重降低;对其他各项蛋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3.饲喂黄曲霉毒素B1浓度大于25μg/kg的饲料时,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总胆固醇含量降低;血糖含量升高;谷丙转苷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血清总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4.饲喂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大于25μg/kg的饲料时,在肝脏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在心脏、脾脏、胸腺、法氏囊中没有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