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磷类神经性毒剂(有机磷毒剂)是一种对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威胁的化学物质,有机磷毒剂的解毒剂直接施用目前还具有很多弊端,比如施用繁琐,需要多次少量施用,没有特异靶向性等。研究和开发合适的有机磷毒剂解毒剂的载体,制备合适的载药体系,对有机磷毒剂进行洗消治疗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介孔型分子筛MCM-41和一种生物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bio-MOF-1中,负载神经性有机磷毒剂解毒剂-氯解磷定(2-Pyridinealdoxime methochloride,简记为2PAM),制备得到了 2种氯解磷定缓释药物。通过红外光谱(IR)、N2吸脱附(BET)、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方法对两种缓释药物进行了相关的表征,并考察了其载药率和包封率以及其在合适的缓冲溶液中的释放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简单的搅拌使有机磷毒剂解毒剂2PAM进入硅基介孔材料MCM-41的孔道中,得到2PAM@MCM-41。然后通过MCM-41表面羟基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吡啶斯的明衍生物(命名为P1)表面的乙氧基反应脱去乙醇分子将 P1 铆接到 MCM-41 上得到(2-PAM@MCM-41)-P1。然后利用P1另一端带有正电荷的季铵氮与AChE带负电荷的羧基活性位点结合,得到(2-PAM@MCM-41)-P1-AchE,从而将2PAM封装在MCM-41的孔道中,阻挡了 2PAM的直接释放。采用IR,XRD,TEM,SEM等手段对该缓释药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热失重法(TGA)和药物装载前后溶液中药物的紫外吸收值的测定,可以得出,在100mg的MCM-41中装载30mg的2PAM时,药物载药率最高,达到22.1%。该药物遇到G类神经性有机磷毒剂模拟剂DFP时,材料表面的AChE的活性位点上的羟基可以与DFP的磷原子相结合,且结合力较强,导致AChE从MCM-41表面脱落,MCM-41孔道打开,2PAM释放出来,从而达到2PAM的靶向和控释的作用。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与盐酸形成的缓冲溶液中进行上述的药物释放实验,同时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进行释放实验。使用可见光-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释药动力学监测,得出该药物在接触有机磷毒剂模拟剂后释放的效率。结果表明,药物的释放速率在10min内迅速增长,随后释放速率逐渐减慢,60 min后趋于平缓。在室温、该药物用量为5 mg的条件下,时间90 min内,2PAM的释放率可以达到93.4%,同时其最低检测限LOD值为0.25 ppm。其表面接枝的乙酰胆碱酯酶可以与DFP、DMNP等多种神经性化学毒剂模拟剂特异性结合,使2PAM靶向高效释放,该药物有望成为既能降解有机磷毒剂又能治疗有机磷毒剂中毒的多功能缓释型药物。(2)采用剧烈搅拌的方法,将有机磷毒剂解毒剂2PAM与以腺嘌呤为配体的阴离子型生物载体材料bio-MOF-1孔道里的抗衡二甲胺阳离子交换,制备出具有阴阳离子交换特性的负载型药物2PAM@bio-MOF-1,并通过元素分析、IR、P-XRD、SEM、BET、TG、UV-vis.等表征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出在50mg的bio-MOF-1中装载20mg的2PAM时,药物载药率最高,达到了 20.8%。同时在模拟体液中进行药物释放实验,使用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使用可见光-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释药动力学监测,考察了药物的氯解磷定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氯解磷定的释放呈受控的释放曲线,同时在模拟体液中药物的释放速度比在去离子水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快,说明模拟体液中阳离子的存在可以进一步触发药物的释放。在48小时内,观察到氯解磷定的释放在10 h内先快速释放,在10 h-50 h时开始缓慢释放。在室温、药物用量为15 mg的条件下,氯解磷定的最大药物释放率为88.5%。该药物可以在模拟人体内环境的模拟体液中,自发的进行阴阳离子交换过程,这一特性可以控制药物缓慢释放,因此,本文所合成的药物2PAM@bio-MOF-1可以作为有机磷毒剂中毒后期的药物,维持氯解磷定在人体内的长期的血药浓度,持续清除体内毒剂且不会造成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