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层建筑出现于上世纪初,改革开放初期才得到全面发展,至今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间,我国高层建筑的实践都是以国外作为参照,在学习中求发展,因此,理论研究的成果必然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在高层建筑发展不成熟的地区,甚至造成了一种“形式”模仿的单一化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严重地阻碍了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
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实践领域内缺乏原创意识的现象,提出了基地环境要素设计表达的研究,即分析建筑创作过程中基地环境的诸多要素,对不同层面环境要素分类研究,探讨基地环境要素的构成与设计表达,试图在高层建筑创作中探索出一种环境构思的模式。论文将银川市兴庆区高层建筑作为这种构思模式的应用对象,剖析和解读了该地区高层建筑设计在环境构思层面的现状,并相应地总结出该地区高层建筑基地环境要素设计表达的一些基本原则。
论文第一章是主要论述了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课题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阐述与界定,第二章从三个层面(城市环境层面、地段环境层面、场地环境层面)论述了基地环境的构成,第三章分别论述了这三个层面的基地环境要素,并列举了这些要素表达的一些实例,第四章针对银川市兴庆区归纳出了设计表达的原则,第五章分析解读了兴庆区高层公共建筑对于基地环境要素的设计表达,第六章以两个实例作为论文理论探讨的具体应用。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作者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从而形成不同地区高层建筑设计的系列研究,自下而上地构成具有地区特色的高层建筑设计的理论探索。中国人时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寻找自我价值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