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以麻城市市区中小学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用地结构、人口规模和空间分布不断变化,学校原有的布局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引起了诸多的问题:上学距离过远造成学生不能就近入学,学校服务半径不合理,服务范围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等。由于经济和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小城市中小学的数量和规模与大中城市有一定差距,空间布局中面临的问题也更突出。  城市中小学的建设属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范畴,使用者即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选择就近入学的学校,主要考虑的要素是学校的服务半径,学生希望学校的配置能够均衡化发展。近年来GIS技术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者采用的较为科学的辅助规划方法,本文通过GIS技术在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中的应用,对中小学的可达性、服务半径和学校优化选址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中小学空间布局的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中应用到的诸多的 GIS空间分析技术;然后对中小学空间布局的相关指标和模型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对麻城市区中小学的空间可达性、服务半径进行分析,得出适宜麻城市区中小学空间布局的服务半径指标,并通过服务半径指标和选址评价进行中小学的空间优化布局,根据优化方案得到的中小学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学校服务范围的重叠度下降,学生的入学距离减少,中小学服务了更多的城市人口。  本研究探索了 GIS技术在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中的运用和适宜性中小学服务半径指标的确定方法。基于 GIS的中小学优化选址研究,对学校选址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鉴于小城市的特殊性,本研究以麻城市区中小学为例,是对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的探索和尝试,为使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更科学合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结构的改变,当代中国城市迅速扩张,而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此社会背景之下,我国许多城市所进行的滨江(河)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
在我国南方炎热地区,夏季太阳辐射较强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对建筑外窗的隔热、遮阳有较高的要求。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将百叶与中空玻璃相结合,兼具隔热、遮阳及调节光线等作用,能较好
不同性质的城市其公共空间所承载的功能与特性相差甚远,但现在多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集中于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区域的保护与开发。相比较之下,对于新兴工业城市公共空间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同时,中国社会将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本论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本观,通过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及
步行商业街作为城市的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商业街改造、建设的热潮,但是收效甚微。如何让步行商业街走出困境,焕发出
自古以来,几何就和建筑有着紧密联系,它们都与空间有关。建筑建构空间,几何认知空间。正如几何学一词原意最早是来源于“测量土地”的意思。 而随着几何的发展,建筑造型也呈显
北京是我国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城市,一直到建国初期北京还保留着古代规划思想指导下建成的传统都城格局。旧城中的大量街道、胡同的历史可
城市规划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牵涉到城市、环境、社会、经济、政治、心理等很多面,城市规划中主观和客观是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客观环境影响着规划的思路,而规划的主
高速公路附属建筑是一种崭新的建筑类型,是伴随国内高速公路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二十年。同时,它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古代传邮建筑——古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与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机动车辆进入校园迅速增长,教职工开车上下班也呈上升趋势。同时,在我国的高校校园中,学生自行车拥有率也相当高,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