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预测及定位方法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大力建设电力及高铁网络,大规模、成批量油浸式变压器已投入使用。热点温度是引起变压器热老化并退役运行的关键因素,其与变压器绝缘寿命、过负载能力及热设计等息息相关,进行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预测及定位方法的研究,对于保障、提升我国规模化电网及高速铁路网的安全可靠、高效稳定及经济节能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为探究油浸式变压器内部饼式绕组的热特性,针对一台额定容量为66 MVA的油浸式变压器,进行其绕组区域温度计算的CFD数值仿真建模研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及实验实测对比验证了数值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基于数值仿真进行了绕组区域热特性分析,明晰了:油道流速分布与绕组温度分布、热点大小及位置间的耦合作用关系;绕组区域局部流速/温度变化情况、“热条纹”等热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线饼温度分布的重要影响;不同流速条件下绕组区域“热斑”变化特征及油道油温分布规律。其次,针对强油导向结构油浸式变压器,综合传热学基本理论,对绕组中局部导体油流进行传热分析,并根据热电模拟原理构建了由热流量、传导及对流热阻等关联组成的热网络传热模型,模型计及了不同线饼导体-油流间传热的相互影响,可计算绕组整体线饼中每匝导体温度分布,以实现绕组热点的定位评估。并基于CFD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为变压器绕组区域热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最后,为实现高速铁路沿线油浸式牵引变压器群热点温度的批量预测,从数据驱动智能算法建模研究的角度出发:将某一装设光纤测温的牵引变压器实测的热点温度、负载系数及环境温度划分训练集和预测集,采用遗传编程算法对训练集驱动建模,建立可直接评估动态热点温度的显式预测模型。针对同一牵引变压器及不同供电区段、运行条件的其他变压器进行了热点温度的纵向及横向预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批量预测时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虹膜图像分割算法在于从虹膜图像中分割出有效的虹膜带以用于识别系统进行相似性匹配。合理的算法流程包括光源反射区域的检测与填补、瞳孔边界检测、虹膜外边界检测、眼睑定
在车联网环境下,利用车载MIMO-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将估计出的波达方向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结合车辆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信息就可以实现车联网中的定位,因此,DOA估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突发事件不仅会威胁公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还会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破坏稳定的社会秩序。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异乎寻常的需求往往易导致多种舆情信息广泛扩散,并且多种舆情信息间往往存在出现时间差异。舆情危机作为突发事件的衍生事件之一,为应急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应急决策带来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仿真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
无人机技术在现代战争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如何使无人机实现在规划区域内完成飞行任务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无人机的航迹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在满足一系列条件
LTE-A系统中用户终端开机后进行的第一个物理层过程是小区搜索,小区搜索的作用是用户终端利用同步信号取得与基站的下行时间与频率同步,并检测用户所在小区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网络通信数据量与日俱增,数据的安全可靠传输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数据是财富、技术、速度
近些年国家快速发展,很多公路工程都会侵占坡地建设。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红黏土又降雨频繁,而红黏土所具有独特的性质促进了滑坡的发育,使滑坡灾害频频发生。柳州市位于广西区中部偏北位置,有大量占用坡脚的工程项目。本文以公路施工造成土质斜坡发育滑坡的横十三路红黏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滑坡区现场调查和土工试验得到的相关数据分析研究,讨论滑坡形成过程、稳定性状况得到结论,并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如
发病4.5小时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是脑梗死超急性期最主要、有效的治疗[1,2]。目前,合并未破裂颅
员工激励这一话题,一直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的论题,也是近些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华为“996”工作制曾引起广泛讨论,然而实际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8小时。我国企业就业人员以每周工作五天计算,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已将近九个小时。因此,达到“996”工作制的就业人员不在少数。并且,华为“996”工作制不但没有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反而使企业、员工的
水下声呐成像技术是唯一远距离获取水下目标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是探索水下未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其存在易受环境干扰、成像后的图像质量差、对比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