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刑情节是我国刑法中刑罚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不同的情节,直接影响量刑的轻重。量刑情节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刑法理论的基本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量刑情节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五章,约12万字。 第一章是对量刑情节基础理论的概述。主要介绍了量刑情节的法理基础、历史沿革以及量刑情节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分类。笔者认为,量刑情节制度的法理基础是解决该领域的法哲学问题。量刑情节制度也必须有其理论依据,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其赖以存在的根基。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在量刑领域中的统一是量刑情节制度优化的理论前提,“活的法”观念是该制度的实证基础;从其适用基础上分析,量刑情节制度的优化能弥补法的实效性与法的效力性之间的裂缝;该制度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当然不能超越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量刑情节的概念是指定罪事实以外的,反映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确定的量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并影响人民法院刑罚裁量的各种主客观标准。在量刑情节分类问题上,笔者主张以“确定量刑情节”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法定量刑情节”,以此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对称。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确定量刑情节的相关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法定量刑情节理论进行了重构。首先,阐述了采确定量刑情节概念的理由,这是创新理论建构的前提。接着在分析确定量刑情节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确定量刑情节的三级分类法;从确定从严量刑情节到确定从宽量刑情节,从而揭示出确定量刑情节的相关立法思考:我国极有必要将退赃作为法定从宽量刑情节写进我国刑法;老年犯适用从宽处罚的原则:诱使陷入困境而作的犯罪行为、因无知而进行的犯罪行为、酗酒造成的犯罪行为、有良好品德的人犯了罪、做过值得表彰的事情的人犯罪后可以减轻处罚。 第三章阐述了酌定量刑情节的概念、特征、基本范围及其适用。酌定量刑情节是刑法予以概括性规定的,体现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在刑罚裁量时酌情适用的各种事实情况。酌定量刑情节产生的依据与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