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失语症是由于脑血管意外导致大脑一定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而造成的语言缺失,即口语、书面语的表达和理解障碍。在我国,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约有1/3以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种言语障碍,对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现代医学对于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治疗多为药物及语言功能康复治疗,而中医除了运用中药治疗,还通过针灸治疗卒中后失语,其临床报道也具有显著疗效。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内关、水沟穴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并与传统治疗方法作对比,评价针刺内关、水沟穴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探寻另-种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入选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主穴取内关、水沟穴,配穴:上肢偏瘫取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偏瘫取脾关、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选取传统治疗失语穴位:哑门、廉泉、通里,配穴同治疗组。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采用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确立的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口语表达(包括自发谈话、复述、命名)、理解、阅读、书写能力进行语言功能的评分测定,并采用失语商指数(AQ)、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语言功能均得到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3.33%。与治疗前比较,两种方法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语表达、阅读能力评分(P<0.01),书写能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P<0.05),但理解能力两组无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除理解、书写能力评分上无显著性提高外,在口语表达、阅读能力的评分、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上,治疗组均不同程度的优于传统体针组。结论:针刺内关、水沟穴是一种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发现此法除了能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还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降低失语程度,对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