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狼图腾》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戎所著的《狼图腾》于2004年4月在中国发行,是一部描写狼和游牧文化的旷世奇书。其英文版WolfTotem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葛浩文先生所译,并于2008年3月出版。现全球有26种语言版本,而英译本WolfTotem是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唯一获奖图书。自出版以来,不同学者和译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狼图腾》的英译本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翻译理论的视角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学者从语用学理论顺应论对《狼图腾》的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作者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尝试从一个相对全面的角度来研究《狼图腾》的英译。  顺应论被称为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语用学理论,因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当今的语用学”(何自然,于国栋,1999:428-435)。它包括四个研究维度: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客体的顺应、顺应的动态过程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该理论强调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即语言的使用要实现认知、社会、文化方面的顺应。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译者对译语语言不断做出选择、为顺应不同的语境、语言结构及译语读者的需要而选择合适目的语的过程。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进行,译入语必须符合译入语文化的社会规范,并能迎合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这就使得顺应论对文化翻译活动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本论文在顺应论的视角下对《狼图腾》的英译进行研究,重点分析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不断地做出选择,如何动态顺应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动态顺应语言结构来达到其翻译目的,在此过程中,顺应的意识凸显程度也得以体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译者葛浩文在顺应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翻译策略即异化和归化相结合。  研究表明,《狼图腾》的翻译实际上是在一定的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译者葛浩文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动态地对语境关系及语言结构等层面做出顺应的语言转换和文化传递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葛浩文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不断地做出选择和顺应。由此可见,翻译中充满了动态的选择和顺应,译者应该根据其翻译目的,顺应的需要灵活地采取一些翻译策略。译本也是译者动态顺应和选择的结果。所以,用静止的观点去评价一个译文的好坏是不恰当的,只有对原文的结构、翻译目的、社会背景、文化需求和读者期待等因素都顺应的译文,才算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推进新的教学模式、变革教学评价。大学英语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人物”,是改革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教
作为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利普·罗斯曾在文学领域获得无数的奖项和赞誉。在他的写作生涯中,他曾创作出版三十多部作品,其中大多数都与美国犹太人的生存状态紧密相关。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呈现出了较强的信息化特征,多媒体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
期刊
英语名词复数在英语语法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样也是二语习得者难以习得的部分。由于名词复数在英语中无处不在,而且它的语音实现标记着它的语法成分,是语法单位的核心反映,所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也引起了国内